《老子》21_02_校笺_10_高明

高明云:“‘道之物,唯恍唯忽’,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按‘道之為物’与‘道之物’,经义有别。句中‘之’字在此有两解:一、假‘之’字為‘是’。《经传释词》:‘之,是也。故《尔雅》曰:之子者,是子也。’二、训‘之’字為‘出’。《说文》云:‘之,出也。’朱骏声云:‘指事,与生同意。’假‘之’為‘是’,可将‘道之物’释作‘道是物’,与今本‘道之為物’义近,任继愈将其译作‘道这个东西’。释‘之’為‘生’,则‘道之物’犹言‘道生物’。过去哲学界对老子哲学究竟属于唯心论或唯物论进行过多次讨论,此句经文即是两派争论的焦点之一。当时帛书《老子》尚未出土,两派俱依今本‘道之為物’进行辩论。主张老子哲学为唯心论者认為,‘道之為物’就是‘道创造万物’。主张老子哲学為唯物论者不同意这种解释,如冯友兰云:‘甲方有人认為《老子》书二十一章讲的是道生万物的程序: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依《庄子》的解释,道是非物,可是它在恍惚之中就生出物来了。如果《老子》书说:道之生物,惟恍惟惚,这种解释就对了。可是《老子》书明是说:道之為物,不是说:道之生物。’··從帛书《老子》甲、乙本考查,此文不作‘道之為物’,而作‘道之物’,其中‘為’字似為后人增入。从《老子》书中所言‘万物得一以生’,‘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诸文分析,此文训‘之’字為‘生’似较训為‘是’更含本义。”

THE END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