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1_08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帛书乙本作“以順衆父”(甲本“仪”,同“父”)。“順(简作顺)”,循從,依從。《释名·释言语》:“順,循也,循其理也。”《广韵·稕韵》:“順,从也。”《诗经·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順帝之则。”此“順”即遵循之义。通行本作“閲”,其义為经历、閲历(《史记·孝文本纪》“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閲天下之义理多矣”,裴骃集解:“如淳曰:‘閲,犹言多所更历也。’”《汉书·孔光传》“旬岁间閲三相”,颜师古注:“閲,犹历也。”),可知因“顺(简作顺)”、“閲(简作阅)”义近,故后人用“閲”(“閲”為月部字,“順”為文部字,上古月部【at】和物部【et】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可以旁转;物部【et】和文部【en】元音相同,可以对转;月文旁对转:at→et→en,故月文合韵,可见“閱”与“順”在上古為准叠韵,因转音通假,“順”被假借為“閲”)。然《老子》原本则作“順”。帛书甲、乙本作“父”,可证俞樾说之确。高延第亦云:“‘甫’通‘父’。”“父”则為《老子》书所用楚方言,其义為“长”(zhǎng),详见拙著《老子楚语考论》。而此处则引申為本原或始端。“衆父”,指万物的本原。

又,河上公注云:“閲,稟也。甫,始也。言道稟与,万物始生,从道受。”

THE END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