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棣云:“‘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句不与下句押韵,而与上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押韵,这即是所谓续韵例。黄侃说:孔广森《诗声分类》有续韵一例,谓《诗经·小雅·正月》十二章‘又有嘉殽(肴)’与上章‘念国之為虐’為韵;《小雅·谷风》末章‘维山崔嵬’亦与次章颓、怀、遗為韵;《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频’与上章‘职兄斯引’之‘引’韵。此例可以用以解释汉魏六朝韵文,文义分段与音节分段之参差,又可证明文法句与音节句确為二物。(黄侃著《文字声韵训诂笔记》第161页)《老子》书中有数处这种续韵例。”又云:“高亨说:最后一句‘疑后人注语,以其不韵知之’。此说不当。‘哉’入之部,‘此’入支部,两部为邻近韵部,可以谐韵。而且《老子》也有个别不押韵的语句或章节,《诗经》已有;即是最后一句不押韵,也不能由此断定是混入的后人的注语。按之全章体系,最后一句‘吾何以知衆甫然哉?以此’,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这是它非后人注语混入的根本证据。帛书有此一句,也是一个参考性的旁证。”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