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4_01_校笺_16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皆作“炊者不立”,而不是今通行本的“跂者不立”或“企者不立”;并皆无今通行本之下句“跨者不行”,或某些传本之上句“喘者不久”。不大可能是帛书甲、乙本都抄写错了。此章前几句“自视”句与“自见”句相对,“自伐”句与“自矜”句相对,每句中“视”与“章”、“见”与“明”、“伐”与“功”、“矜”与“长”相对,而“炊者不立”则为一句;但这并不妨害“炊者不立”之后四句进行有效排比,且本篇下文“希言自然,飘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也为类似句型句序。又譣王弼注:“物尚进则失安,故曰‘企者不立’。”下则无“跨者不行”的注文。可能王弼本亦无此句经文。《老子》原本当无“跨者不行”句。又,“炊”,通“吹”(上古二字皆为昌纽歌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炊,假借为吹。”《荀子·仲尼篇》:“是以位尊则必危,任重则必废,擅宠则必辱,可立而待也,可炊而傹也。”杨倞注:“吹与吹同,傹当为僵,言可以吹之而僵仆。”此“炊”即读为“吹”。即自吹、抬高自己之义。或谓作“炊”,为“炊爨之事,必俯身为之,故云‘不立’,此亦与下文‘餘食’隐约相应”(徐梵澄解语)。亦通。然考虑到这几句都是谈的守谦反骄的修身问题,则“炊”为“吹”假借为宜;老子谓自我吹嘘的人就不会有所成就(句中“立”,训为成就,《广雅·释诂三》:“立,成也。”《论语·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何晏注:“有所成也。”)这样文通理顺,与下文也相衔接。故愚认为作“炊者不立”甚是。想尔等本作“喘”者,则为“炊”之声假(“炊”为昌纽歌部,“喘”为昌纽元部,歌元对转,故二字为同音通假)。作“跂”者,则为“炊”之形变,或为声假(“炊”为昌纽歌部,“跂”为群纽支部,歌支旁转,故二字为叠韵通假)。作“企”,又由“跂”假借而来。

THE END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