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2_11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高明说是,马氏说非。帛书甲、乙本和河上公本、王弼本作“誠(简作诚)”是。“誠”,副词,确实、真正之义。《广韵·清韵》:“誠,审也。”杨树达《词诠》卷五:“誠,表态副词(情态副词)。《广韵》:‘誠,审也;信也。’按:與今语‘真’同。”今本有作“成”者,“成”則爲“誠”之假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成,假借为‘誠’。”《诗经·小雅·我行其野》:“成不以富。”《论语·颜渊篇》作“誠不以富”。《墨子·贵义篇》:“子之言則成善矣。”孙诒让《墨子閒诂》引王念孙云:“古或以‘成’為‘誠’。”《韩非子·功名》:“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陈奇猷集释引陶鸿庆云:“‘成’,当作‘誠’。”此皆為“誠”假為“成”的例证。此句言:“人苟行‘曲’之道者,則全身之效,能确实歸其所有也。”(蒋锡昌注语)此句與上句“幾(豈)語才(哉)”相应。姚鼐、高亨、古棣等,把下一章节的“希言自然”拉并入此章节之末,并改经文“希”為“常”,甚為不妥,故不从。

又,河上公注云:“‘誠’,实也。能行曲从者,实其肌体,歸之于父母,无有伤害也。”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