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3_02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经文“飄(简作飘)”前皆无“故”字,从经义分析,无“故”字者是。乙本“飄”作“莿”。“莿(biāo)”,上古帮纽宵部【pǐau】;“飄”,上古滂纽宵部【p*ǐau】,故二字可通假,“”则為“飄”之音假。广明本等本作“飃”,“飃”同“飄”,《龙龛手鉴·風部》:“飃,飄的俗字。”《后汉书·张衡传》:“迅飇潚其媵我兮,骛翩飃而不禁。”《文选·张衡》“飃”作“飄”。此皆其证。“飄風”,即旋風,暴風。《说文·风部》:“飄,回風也。”《尔雅·释天》:“迴風為飄。”郭璞注:“旋風也。”《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為飄風。”毛传:“飄風,暴起之風。”帛书甲、乙本两句的“冬”字,《说文》:“冬,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終字。”桂馥《说文义证》:“《御览》引作‘終也,尽也’。《玉篇》:‘冬,終也。’《月令章句》:‘冬,終也,万物於是終也。’《广韵》:‘冬,四时之末也。’”《释名·释天》:“冬,終也,物終成也。”郭沫若《金文丛考》云:“(金文中)冬字多见,但均用为終。”《卜辞通纂·别录之二》:“冬日雨。”郭沫若考释:“‘冬日雨’,读為‘終日雨’。”《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称》:“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此“冬”亦“終”。可知“冬”為“終”的古字。甲、乙本作“冬”是《老子》本字,通行本作“終”,则為今字。“驟雨”、“暴雨”谊同,但当从帛书本作“暴雨”。《慎子·外篇》即作“暴雨”。想尔本作“趍雨”,“趍(qū)”,為“趨”的异体。《广韵·虞韵》:“趨,走也。趍,俗。”《集韵·遇韵》:“趨,或作趍。”《诗经·齐风·猗嗟》:“巧趨跄兮。”陆德明释文:“趨,本又作趍。”黄焯汇校:“唐写本作趍。趨,正字;趍,后出字。”想尔本此“趍(趨)”字,当為“驟”之假借(上古二字皆為侯部)。馆本作“”者,“”,从走,丑声,上古当為幽部字,幽部【eu】和侯部【o】主要元音相近,可以旁转而合韵。(幽侯合韵是《诗经》通例,比如《秦风·小戎》:“五楘梁辀【tjieu】,游环胁驱【khio】。”此即“幽侯合韵”)故“超”与“骤”可通假。“”当是“驟”的假借字。《慎子·外篇》云:“飄風、暴雨不終日。”《列子·说符篇》云:“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飄風暴雨不終朝,日中不言须臾。”皆本於《老子》此二句。

又,河上公注:“飄風,疾風也。驟雨,暴雨也。言疾風不能长,暴雨不能久也。”

THE END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