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5_02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帛书乙本作“蕭(简作萧)”,“蕭(简作萧)”:冷清,清静,静。《淮南子·齐俗训》“蕭条者,形之君”,高诱注:“蕭条,深静。”“蕭”则与“寂”义同。“寂”:静,无声音,冷清。《玉篇》:“寂,无声也。”《世说新语·品藻》:“門庭蕭寂。”“寂”的异体为“宗”和“家”。《说文》:“宗,无人声。”段玉裁注:“宗,今字作寂。”《集韵·锡韵》:“宗,或作寂。”《楚辞·九辩》:“宗廖兮,收潦而水清。”王逸注:“宗,一作寂。”又,《玉篇》:“宗,无声也。寂、家并同上。”《集韵·锡韵》:“宗,无人声。或作寂、家。”《楚辞·远游》:“野寂漠其无人;”旧注:“寂,一作家。”今从帛书乙本。“漻”(liáo):清澈透明貌,《说文·水部》:“漻,清深也。”《玉篇》:“漻,浩漻,清水。”《庄子·天地篇》:“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成玄英疏云:“至理深玄,譬犹淵海,漻然清洁。”《文选·张衡》:“长输遠逝,漻淚(lì)淢汩(yù)。”李善注:“···漻,清貌也。”又《七发》“漃漻筹蓼”,李善注:“言水清净之处,生筹蓼二草也。”这里指清虚无形,看不見,摸不着。通行本作“寥”,“寥”(liáo),空虚无形。《玉篇》:“寥,空也。”段玉裁注:“廫,此今之寥字。”今从帛书乙本作“漻”。“蕭兮漻兮”,形容“道”寂静无声、清虚无形貌。即前文“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弊,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通行本为第十四章)之义也。

又,河上公注云:“‘寂’者,无音声;‘寥’者,空无形。”

THE END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