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帛书甲、乙本第一句作“人法地”,与河上公本、想尔本、王弼本、顾欢本、傅奕本等古本合,寇才质、高亨、张松如、古棣、沙少海等人妄改“人”為“王”,大误。顾本成玄英疏云:“人,王也。”尚可证明《老子》本作“人”而不作“王”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所言非谓“王者只得‘法地’而不得‘法天’、‘法道’”,而谓人、地、天三者皆法道也。此句法如《德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行本为第四十二章)。此句中虽谓“三生万物”,然生万物者道也,自然不会理解為生万物者“三”耳。李约之说虽然新颖独特,但其实非是。黄瑞云指出:“第一,按老子哲学道至高无上,与自然则為一体,天地万物则為其所生。‘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四者关系,道為天地所法,符合老子思想。而‘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与自然同地、天平列,与老子哲学抵牾。第二,‘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语句顺畅,与十六章‘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句法相似。而‘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则不成辞,老子书与先秦文献均无此句法。”黄说则是。至于古棣不仅按李约断句,并于末句增一“道”字,谓“···法道道,道法自然”。更是增字解经,实不足取。又,“法”,意动用法,以···為法则。
又,河上公注云:“人当法地安静和柔,种之得五榖,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有功而不置也。天澹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静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