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6_01_校笺_08_古棣

古棣云:“‘重為輕根’以战争的重車、輕車為喻,以明聖君驾御臣下的权术。春秋車战,兵車分为輕車、重車。輕車又称攻車,作战时處於前线,攻击敌人,因其不载物,輕便,故称輕車。重車又称輜車,處於二线,装载粮秣和修筑工事、修車的工具,后勤供应亦称輜重。重車亦简称重。《左传》记载:在邲之战的第二天,‘楚重至於邲’,这个‘重’字指重車,即楚军的輜重車队;铁之战,被晋军截获的‘齐粟千車’,也是重車。在作战中,輕車出击,脱离了輜重車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孙子说‘军无輜重则亡’(《孙子兵法·军争篇》),‘輕举妄动’,语源盖出於此。‘重為輕根’即重車是輕車的根本;但老子的本意,是以重車、輕車来比喻君主要牢牢掌握国家机器以驾御臣下,所以韩非《喻老》解此句说:‘制在己曰重’,‘重則能使輕’。旧注不明老子以重车、輕車取喻之义,单以后起的輕重的抽象之义為解,所以都未能说明老子的本意,对何以‘重為輕根’也说不清楚。‘静為趮君’,第三个字各本作‘躁’,毕沅说‘古字无躁,应作趮’。毕说是,帛书甲本、乙本正作‘趮’。《说文》:‘趮,疾也,从走,喿声。’其义為急速奔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主当静,臣下供奔走驱使,君主自己不要离开君位而去做臣下所做的事,所以《韩非子·喻老》解释此句说‘不離位曰静’,‘静則能使躁’。‘静為趮君’之‘君’,即主使之意。各本皆作‘君’,唯皇侃《论语·学而篇》义疏引作‘静為躁本’。朱谦之说:‘根与本对文,义亦优。’按:以作‘君’為是、為优,因為‘君’有主使之义,‘本’則无,老子之文固不机械对对子也。旧注多单以闲静、急躁之义為释,未能阐明君主居静位驱使臣下奔走之义。”

THE END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