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棣云:“‘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传世各本大都如此。‘終’字,帛书甲本作‘衆’,显然是误书;乙本作‘冬’,当是《老子》故书,上古字少,以‘四时尽’之‘冬’字代‘終’。‘輜重’是双关语,表面意义是说在战争中聖人时刻不脱離輜重车队;骨子里是说聖人时刻不脱離国家机器,所以韩非《喻老》解释此句说:‘邦者,人君之輜重也,主父生传其邦,此離其輜重者也。’此句,正与上文‘重为輕根’相应。这里的‘聖人’即聖明之君。河上公本、帛书甲本和乙本以及韩非《喻老》,‘聖人’作‘君子’,王弼本作‘聖人’。··按韩非《喻老》,以其上下文求之,亦应作‘聖人’,不可能作‘君子’。旧注皆因不了解‘輜重’之义,或不了解‘輜重’為双关语,而致误。河上公注:‘輜,静也。聖人終日行道,不離其静与重也;’训‘輜’為静,没有根据。这是不了解‘輜重’之义的典型,蒋锡昌又说:‘言是以卿大夫虽終日行道,不敢離其輜重;盖彼既在军中,则当守职勿失,此即爱其自身,亦即爱其国家也。如此解释,与上文下文均不能贯通。这是不了解‘輜重’為双关语而致误的一个典型。傅奕本、帛书甲本作‘不離其輜重’,乙本作‘不遠其輜重’,‘遠’字当是‘離’字之误。按古代语法,‘其’字可省,传世各本大都无‘其’字。”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