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9_06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毋已”。帛书本為是。河上公注中有“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语,可知河上公本原作“无已”。“无”则是“毋”的假借字。“毋”,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韩非子·说林下》“以我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此“毋”即“不”之意。“已”,停止,动词。《广韵》:“已,止也。”《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玄笺:“已,止也。”“毋已”,即不停止、无休止之意。“將(简作将)”,副词,相当于“必”、“必定”、“就会”。孙经世《经传释词补》云:“將,必然之词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云:“‘將’犹‘必’也。《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將自焚也。’”许抗生谓“將”為“將要”,不确。又,“恐”,犹“將”也。“將恐”为同义复词。《周语·鲁语上》:“恐无及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作“將无及也”。是“恐”犹“將”之证。有的学者谓“將恐”,为“恐怕將要”或“恐怕就会”,皆误也。

又,河上公注云:“言天当有阴阳弛张,昼夜更用,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將恐分裂不為天。”

THE END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