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兵云:“‘復歸於婴兒’是什么目的?张松如说:‘復歸於婴兒’、‘復歸於樸’,也正是四十章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意思。···老子在这里说的只是‘恒德不離’、‘恒德乃足’的一种状态,所谓‘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五十五章),所谓‘敦兮,其若樸’(十五章),并不是真正再度变回為‘婴兒’、為‘樸’。(《老子说解》第196页)把‘婴兒’之‘恒德’跟‘赤子’之‘含德’联系起来是很有道理的,指出‘復歸’不等於再度变回去;但最明白地说,老子的本意是要回歸自然,復现婴兒那种纯模无邪、天真未凿之真、善、美。马克思说:‘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兒童,否則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兒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它的固有的性格不是在兒童的天性中纯真地復活着吗?為什么人类历史上的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為永不復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导言》)老子当然不可能这样追求在更高的阶梯或层次上復活兒童的天真或人类发展得最完善的童年时代;但就老子赞美并企求再现或復歸婴兒的纯真与浑朴而言,··是追求婴兒那样原始、稚嫩而又强盛的生命力。”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