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高明之说甚是。帛书甲本作“知其日,守其辱,為天下浴”,“日”,上古為日纽质部【nǐět】;通行本的“榮(简作荣)”,《广韵》谓“永兵切”,上古当為匣纽耕部【xǐwen】(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皆入匣纽耕部)。质部【et】和锡部【ek】皆為入声韵,主要元音相同,可以通转;锡部【ek】和耕部【en】主要元音相同,可以对转;质耕通对转(et→ek→en),质耕合韵,故“日”為“榮”之假借是转音叠韵假借。“榮”為本字,“日”為借字。“榮”,本义是桐木,引申為光榮、榮譽、美譽之义,与“辱”(耻辱之义)义相对。《易传·系辞上》:“枢机之发,榮辱之主也。”《淮南子·脩务训》:“死有遗业,生有榮名。”高诱注:“榮,寵也。”《汉书·扬雄传下》:“四皓采榮於南山。”颜师古注:“榮者,谓声名也。”成玄英疏注“榮”為“寵贵也”。又,“辱”,即耻辱之谊。《说文·辰部》:“辱,耻也。”《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之辱也;”杜预注:“奄人殿师,故以為辱。”《老子·德篇》:“知足不辱。”(通行本为第四十四章)成玄英疏注“辱”為“耻辱”。又,“浴”,則為“谷”的假借(上古二字皆為屋部,属叠韵通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浴,假借為‘谷’。”帛书甲、乙本“浴”為借字,通行本“谷”為本字正字。这三句经文的意思是:知道(什么是)榮耀,却安守於卑辱,甘做天下能容纳泉水的川谷。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