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9_08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古棣以“去奢”在后為是,不失為精到见解。“甚”,异常安樂。《说文·甘部》:“甚,尤安樂也。”段玉裁注:“人情所尤安樂者,必在所溺爱也。”引申為贪爱淫樂。《老子》反对淫樂,指出:“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道篇》,通行本為第十二章)故此处提出“去甚”。“大(tài)”,后来写作“太”。江沅《说文释例》:“古只作‘大’,不作‘太’,《周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书》之‘大誓’、‘大王王季’,《史记》、《汉书》之‘大上皇’、‘大后’,后人皆读為太,或径改本书,作‘太’及‘泰’。”今通行本作“泰”者,同“大”。《广韵·泰韵》:“泰,大也。”《说文·水部》:“泰,··从开,从水,大声。夳,古文泰。”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夳,隶省作太。”段玉裁《说文注》:“(泰)后世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谓‘太’即《说文》‘夳’字,‘夳’即‘泰’,则又用‘泰’為‘太’。”《玉篇》:“泰,托赖切,侈也,骄也。”过分行事,谓骄纵侈極。“奢”,挥霍无度。《说文·奢部》:“奢,张也。”沈涛《古本考》:“《御览》四百九十三《人事部》引:‘奢,张也。反俭為奢。从大者,言夸大于人也。’”《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孔颖达疏:“奢,谓夸矜僭上。”《老子》反对骄侈挥霍,过分享受物质财富,指出:“服文采,带利剑,猒食而齎财有餘,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德篇》,通行本為第五十三章)并诫世人:“多藏必厚亡。”此章又提出“去奢”箴言。

又,成玄英疏云:“‘甚’则美其声色,‘奢’则丽其服玩,‘泰’则广其宫室,去此三惑,處于中一,治国则祚历遐延,治身则长生久视。”

THE END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