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9_述评

此章节主要宣扬的是无为守中、顺任自然的思想。吕惠卿说:“《老子》言取天下常以无事。无事者,因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故能得天下之心而使之不去,非有以为之也。惟道可以御器。天下之器神器也,非无为之道无以御之;而为之,则御非其道矣。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凡所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老子主张顺应物性,听任自然;干任何事情,不要走极端,不要存奢望;要舍弃一切过分的措施,去掉一切酷烈的行举。这也就是所谓“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道篇》,通行本为第五章)的基本思想理念。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一切事物都在对立转化之中。二十二章所谓:“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本章所谓:“物或行或隨,或炅或吹,或强或,或陪或墮。”若不去掉“甚”、“大”、“奢”,而任其发展,结果将如何?所以,结语是:去“甚”、“太”、“奢”。吴澄曾发微此章其旨云:“行、随,呴、吹,强、羸,载、隳,八者之相反而相因。圣人知其势之必至于此也,而处之有其道焉。凡过盛必衰,衰则亡之渐也。惟不使之过盛,则可以不衰,而又何有于亡?甚也、奢也、泰也,极盛之时也。去甚者,欲其常如微之时;去奢者,欲其常如俭之时;去泰者,欲其常如约之时。能不过盛,则可以保天下之不亡矣。····苏氏曰:‘或行于前,或隨于后,或呴而暖,或吹而寒,或强而益,或羸而损,或载而成,或隳而毁,皆物之自然,势之不免者也。愚人私己而务得,乃欲拒而违之,其祸不覆则折。惟圣人知其不可逆,则顺以待之,去其甚,去其奢,去其泰,使不至于过,而天下无患矣。’董思靖曰:‘圣人知事势之相因,亦理之常,故任之自然,而不使之盈且过也。’”《老子》反对强力施为和暴力把持国家政权的思想,它的“去甚、去大、去奢”的思想,对历代统治者都起到了警示作用。如唐玄宗就深明此旨而云:“天下者,大宝之位也。夫皇天命帝,大制群生,必待历数在躬,然后君临万宇;而奸乱之贼、凶暴之夫将欲以力取天下而为之主,既殊夷之不暇,何天禄之可望?”

明太祖亦云:“此老子自叹之辞,朕于斯经,乃知老子大道焉。老子云:吾将取天下,而将行又且不行云何?盖天下国家,神器也。神器者何?上天后土,主之者国家也,所以不敢取。乃曰:我见谋人之国,未尝不败,然此见主者尚有败者,所以天命也。老子云:若吾为之,惟天命归而不得已,吾方为之。”宋徽宗有云:“圣人睹万物之变迁,知满假之多累,故无益生,无侈性,无泰至,游乎券内而已。”这些都是统治者的悟道之谈。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THE END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