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0_03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古棣謂句首有“故”字,非是。此句以下言“善者果···”之义项,从语法关系和逻辑事理上来说,与上文“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之义项,并非因果关系,既非因果复句,亦非因果文段,故不应於“善”前出“故”字。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等传世本无“故”字,正与帛书甲、乙本合,足证无“故”字为是。严復明察个中情理,就干脆以“善”一字断句,若依帛书甲、乙本,这样,行文即为:“善者,果而已矣。”若像古棣句读为“故善者”,其“故”实为赘字。张舜徽、许抗生、周生春、徐梵澄、高明、黎子耀、尹振环皆校此句为“善者果而已矣”(任继愈校文句首亦无“故”),几可定谳矣。而古棣校句末有“矣”字,则为明见。帛书甲、乙本上文三句云:“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文末之“之”,正与本句句末“矣”为韵(二字在《老子》时代皆入之部)。又:“果”,《尔雅·释诂》云:“果,勝也。”敦璞注:“果,得勝矣。”《广韵·果韵》:“果,尅也。”吕惠卿云:“果者,克敌者也。”王安石云:“‘果’,勝之辞。”任法融注云:“‘果而已’:勝後即收兵。”皆亦释“果”为勝也。张松如释文则作“勝利”解。“善者果而已矣”,言善用兵者,取勝就算了。严復云:“不云‘勝’,而云‘果’,有道之師,勝乃有果;不道者,无果也。”他如河上公释为“果敢”,謂:“善用兵者,当果敢而已,不美之。”想尔本注为“诚”,云:“果,诚也,为善至诚而已,不得依兵啚恶以自强。”王弼注为“济”,云:“果,犹济也。言善用師者,趣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於天下也。”唐玄宗注疏为“杀敌”、“止敌”,云:“善辅相者,果于止敌。盖在於安人和众,必不敢求勝取强。”又云:“《春秋》曰:‘杀敌曰果。’今明杀敌者令不相侵,止其为暴,是知杀敌为果,即止敌也。老子曰:‘凡事不得已,而欲用兵。’用兵之善,但求止杀,令不为寇,必不以众暴寡,凌人取强。”成玄英训为“决定”,云:“果,决定也。已,止也。言脩道善人,决定止此暴心,而不用兵也。”司马光謂为“成”,云:“‘果’犹‘成’也。大抵禁暴除乱,不过事济功成则止。”苏辙謂为“决”,云:“果,决也。德所不能绥,政所不能服,不得已而后以兵决之耳。”等等。虽皆不失为一家之言,但大都不尽合《老子》之旨,故不取焉。又,张松如、沙少海皆校作“故善戰者果而已矣”,謂“甲、乙本如此,惟无‘故’,据傅、范本增补”。帛书甲、乙本不仅无“故”字,更无“戰”字,二人公然增字改经,并把所增的伪文说成是经文“如此”,影响很坏。

THE END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