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0_05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唐玄宗、任法融之注疏、释义,大致符合《老子》之旨。其中,对於“矜”的解释,按通语训解为“矜夸”、“逞能”,还有释为“矜大”(河上公注)、“夸大”(杜光庭注)、“自恃”(魏源注)等义的。撰者认为,这些解释实际上与“伐”之义相同或相通;照此“果而勿矜”、“果而勿伐”就出现两句文义重复现象;所以这些解释不能成为确论。笔者认为,“矜”应训为秦方言(老子晚年出关入秦,居於秦国,并客死於秦,其书出现秦语,则是自然的)。扬雄《方言》卷二云:“茫、矜、奄,遽也。吴、扬曰‘茫’,陈、颍之间曰‘奄’,秦、晋或曰矜、或曰遽。”郭璞《方言注》云:“矜,謂遽矜也。”《广雅·释诂》云:“矜,遽也,急也。”是知“矜”为秦语,其义为急遽,可以引申为急躁。“果而勿矜”,义为“勝利而不急躁”。《老子》主“静”,“以兵法论之:恬憺则静,静者,勝之本也。狂躁则动,动者,敗之基也。”(李荣注)由此可见,“勝而不躁”是老子兵道之一项原则。其他如“果而毋驕”、“果而勿伐”等皆为老子兵道之原则也。

THE END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