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0_08_校笺_16_古棣

古棣云:“高亨说:‘則读为贼,則、賊古殆一字也。《说文》:則,等画物也,从刀从貝。籀文作鼎,等画物之义,它书无证。而法則之則,实借为式耳。則即古賊字,从刀从貝,謂以刀毁貝也。与败同义。《说文》:,败也,从戈則声。隶变作贼。而败下云:败贼皆从贝会意。是贼为会意字或形声字,许说已两歧,盖不知贼即則字相承加戈耳。古书往往以則为贼,《盘庚中》:女有戕則在乃心。戕則即戕賊也。《庄子·庚桑楚篇》云:天钧敗之。《释文》:敗或作則。天钧則之,即天钧賊之也。并其证。本书七十章:則我者贵,則亦賊字也。又《尚书·尧典》:眚灾肆赦,怙终賊刑。乃以賊为則,則即賊也。可见則、贼古本一字也。’高说‘則、賊古本一字’,及此句应读作‘物壯賊老’,都是对的。但东周以来已有若干变化,虽仍有則、賊通用的,但‘則’字已分化出来。法則之則,《老子》‘实借为式耳’,但他书也以‘則’为法則,如‘天生蒸民,有物有則’(《诗经·大雅·蒸民》),并且‘則’字已大量地用为虚词、转折词,如本书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七十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贵矣’,此‘者’字乃衍文,‘則’字是联结虚词,不能读为‘贼’。‘物壯則老’,‘則’字确是用了古义,应读为‘賊’。这几句话的意思,正如高亨所说:‘此言物之壯者而贼害老者,是謂不道,不道者早亡。正所以戒取强也。’是为反对‘以兵强於天下’,即反对侵略战争。许抗生把这几句话今译为:‘物强壯了就开始衰老,这就叫做没有得道,不得道的就会早亡。’此译不符合《老子》原义。老子认为事物走向反面是普遍规律,亦即道的作用,如七十六章‘兵强則灭,木强則折’;准此,如果‘物壯則老’解作‘物强壯了則开始衰老’,則不应说‘是謂不道’,而应说‘是謂道’,译‘是謂不道’为‘叫做没有得道’,也不符原句语法。作这样的解释,亦与全章基本内容不相联属。许译盖本河上公注。河上公注‘物壯則老’曰:‘草木壯极則枯落,人壯极則衰老也。言强者不可以壯(久)。’注‘是謂不道’曰:‘枯老者,坐不行道也。’注‘不道早已’曰:‘不行道者早死。’此注把几句话纳入行道以求长生,显然不是《老子》本义,对‘强’与‘壯’亦妄生分别。”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