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节讲的是用兵之道。俭武戒强则是本章主旨。老子认为用兵打仗是会带来凶灾的。“师之所居,楚棘生之”,战争破坏了农事生产,惨景令人触目惊心。所以老子痛心疾首地呼吁世人:“不以兵强于天下!”需要指出的是:《老子》并不反对一切战争,笼统地说他“反战”、“反对战争”是不确切的。《老子》认为用兵之道是不以武力逞强,取得反侵掠、反横暴战争的胜利就要停止用兵;“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可见老子反对的是侵掠战争;“抗御横暴”的反侵掠战争,老子并不反对。春秋晚期,战争愈演愈烈,大多为兼并的侵掠之战。老子看到了这种侵掠战争场面的酷烈情景,在本章中以“离事而言理”的方法,提出了俭武戒强的看法。老子的这种看法,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企望社会安定、平静的良好愿望,实际上他的“不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不强”等话语,是替广大人民发出的弭兵的和平呼声。从行文中看,老子并非没有认识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因此,他才强调说,用兵是情势所迫,即出于“毋得已”;所以紧接着指出,只要达到取得反侵掠战争的胜利目的即可,且不可凭借胜利而耀武逞狂;物极必反,过于强盛必定走向衰败以至于灭亡。“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这是老子从兵道“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等原则中,进一步抽象思维,而概括出的物生之道警言,它含有的辩证因素自不待言。老子的反对侵掠战争,反对以兵逞强于天下的思想,同孙武的“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孙子兵法·军争》)等崇战思想相比,老子思想的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