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以帛书甲、乙本考之,通行本之“不祥之器”,則在下文“不得已而用之”之前,仅次序错乱,非為衍文也。《文子》是较早的解释《老子》的著作,《上仁篇》所引当為节引(约引)者也。上文言“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此文言“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上下文义连属,衔接紧密。从全章节看来,开头“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為总提,提出本章节主题;接写一般人物皆惡之;再写“有欲者”不接近它的态度;本句又从“君子”的角度来说明不以“兵”為贵的态度;下文进而概写“兵”这种不祥的东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才使用的;下半章节自然由武器的话题转入议论“戒殺”的问题。显然全章节文义贯通,无衍文可指瑕者。可能自河上公注本开始,传抄者把“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与“兵者不祥之器也”调合到了一起,且改变了它们的次序,搞得文义复叠,所以从王弼以来,诸家惑疑经文有衍,甚至有的学者私调经文次序,使经文语序更加混乱。帛书甲、乙本出土,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等通行本混乱的次序,才得以纠正。然今之学者古棣等,已经看到帛书本的正确句序,竟執惑不悟,仍然私意改删经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