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2_03_校笺_07_劳健

劳健云:“‘王侯若能守’,傅与景龙、敦煌皆如此。范作‘王侯若能守之’,诸王本作‘侯王若能守之’。他本皆无‘之’字,‘王侯’皆作‘侯王’。《释文》云‘梁武作王侯’。按‘侯’、‘守’二字,自谐句中韵,与第四十二章‘王公以为称’,公、称字同,当作‘王侯’。”水海按:古时“侯”在侯部,“守”在幽部,幽侯合韵是《诗经》通例。固然“侯”、“守”句中自为韵,在不碍达义的原则下,必谐韵者为是。但不得以句中谐韵为由即必作“王侯若能守”。古人也未严格规定诗体必有句中韵,何况《老子》是散文诗体,非纯诗体者耳。

THE END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