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马叙伦、蒋锡昌之说是,《老子》古本当作“侯王”。因春秋时期周室日衰,诸侯称王亦称霸(详论见拙著《老子楚语考论》附录一《成书时代新证》一文),《老子》就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称霸天下的情势,而谓“侯王若能守之(道),萬物將自賓”的。“侯王”即指诸侯王,是单称名词。而“王侯”,指周王或周天子及诸侯王,泛称天子與诸侯国君主,是个复称名词。当时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不存在周王守“道”而使天下“萬物將自賓”的社会时情;所以《老子》不可能用“王侯”这一概念。又,“守之”,按语法,“之”字当有,不能省略。“之”,代词,指代“道”;若无“之”字,句子不完整。“自賓”:“賓”,服从,歸服。《尔雅·释诂一》:“賓,服也。”郭璞注:“谓喜而服从。”《尚书·旅獒》:“明王慎德,四夷咸賓。”孔传:“言明王慎德以怀远,故四夷皆賓服。”《国语·楚语上》:“其不賓也久矣。”韦昭注:“賓,服也。”《广雅·释诂》:“賓,服也。”经文“自賓”,即自然而然賓服。“萬物”,指人、人事、物事。两句意思是:侯王如果能遵守“道”的“无为”原则,各种人、物就自然歸服。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