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3_07_校笺_11_张松如

张松如云:“‘不失其所’之‘所’字,在这里尚未与‘能’字对称,然已具有了中国哲学中认识论的一对范畴之含义。原‘能知’和‘所知’,即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释家以为‘所知’依附于‘能知’,即把认识对象消融在认识主体中,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所謂‘消所以入能,而謂能为所。’王夫之曾以唯物主义观点辟而驳之,于《尚书引义》卷五有云:‘夫能所之异其名,释氏著之’实非释氏昉之也。其所謂能者即用也,所謂所者即体也,汉儒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即思也,所謂所者即位也,《大易》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即已也,所謂所者即物也,《中庸》之已言者也。····’若此,这个‘所’字也便有体、位、物883道篇校笺译评诸义。实可译作本体、本真、本性。不迷失本体、本真、本性的人,自然得能恒久。”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