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6_03_校笺_09_高明

高明云:“从帛书经文分析,《韩非子·喻老》所引只前三句,即‘翕之張之’、‘弱之强之’、‘取之與之’,未引第四句‘奪之予之’,马叙伦谓引无‘廢之興之’,不确。‘取之與之’,即《史记·管晏列传》所云‘知與之为取’,亦即帛书甲、乙本第三句‘去之與之’。‘取’、‘去’二字古音同通假,在此假‘取’为‘去’,当从帛书。‘與’字假为‘舉’,‘與’、‘舉’二字通用。如《汉书·淮南厉王长传》‘赐與财物爵禄’,《韩诗外传》卷七作‘爵禄赏赐举,人之所好’。即其证。经文当读作‘將欲去之,必固舉之’,世传今本作‘將欲廢之,必固興之’。‘興’字显同‘與’字形近而误,又因‘去’、‘興’二字义不相合,于是改‘去’字为‘廢’,皆非《老子》原文。”水海按:“取”,上古清纽侯部【tsYwo】,“去”,溪纽鱼部【ka】。侯部【o】和鱼部【a】皆为阴声韵,主要元音相近,可以旁转,故侯鱼合韵,《韩非子·喻老》引假“取”为“去”,则属叠韵通假,而非同音(双声叠韵)假借。高明谓二字“音同通假”,小误。

THE END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