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9_16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禄,通“琭”。琭琭,玉美貌。作“碌碌”、“渌渌”,皆一声之传。硌硌,慧琳《一切经音义》引《老子》经文作此字,与帛书乙本合。《玉篇》云:“硌,力各切,山上大石。又石次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预部附録》云:“硌,《西山经上》:‘申之山多硌石,’注:‘磊硌大石貌。’《楚辞》:‘悯上山皇兮硌硌’。”由此知“硌”之原义为“大石之貌”。《韵会》云:“硌硌,石坚不相容貌。”石坚,则为引申义。马叙伦校“落落”为“垎垎”,引释“垎垎”为“水干”,谓“‘水干’与‘坚’为一义”。此解似通,但《老子》原字非作“垎”也,故不取。“硌硌”,或作“珞珞”,或作“落落”,盖皆音转也。又,笔者认为此句“不欲”的宾格只包括“禄禄若玉”,而不包括“硌硌若石”,张松如校读为“不欲琭琭若玉,(而寧)珞珞若石”,深得《老子》其旨。这样校读,其义则为:所以不追求華貴如美玉,而愿求坚硬如賤石。若此,就与前文“以賤為本”之义一贯了。若把此句释读为“既不可高贵如美玉,亦不可坚强如惡石”(张舜徽注疏语),或“不愿意像玉那样美,也不愿意像石那样坚”(许抗生译语),那么,前后文义就不一致了。

THE END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