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41_述评

此章主旨,正如王安石所指出的:“此章言道深微妙,隐奥难见。自‘明道’至于‘大象’,皆道也。道之妙,不可以智索,不可以形求,可谓隐矣。道之体,隐乎无名,而用乃善贷且成。上士悟之,特然勤行。下士闻之,所以大笑。诚如篇中所云,岂流俗所能识乎?”“道”隐奥难见,其所现特性是异常的。本章开端,以“为道”的勤惰,不仅区分了“士”之上、中、下之别,更主要的是从另一面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道”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上士”是“善为道者”,所以他能体道而“勤能行之”;“中士”就逊一筹,不善体道,所以对“道”将信将疑;“下士”是“流俗”之人,对道毫无体会,以至哈哈嘲笑“道”,这才显出了“道”的玄妙来。下面一部分,引用的十二则格言和谚语,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诸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不仅继续说明了“道”的深邃、内敛、冲虚、含藏的特性,而且也比较充分地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主观辩证法乃源于客观辩证法。”(参考张松如说解)

THE END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