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77_06_校笺_11_高明
高明云:“帛书研究组误将乙本残文‘有以取’三字补作‘有以’二字,读为‘夫孰能有餘而有以奉於天者’。‘奉’前丢‘取’字,则经义全失。世传今本作‘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孰能以有餘以奉天...
《老子》29_08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古棣以“去奢”在后為是,不失為精到见解。“甚”,异常安樂。《说文·甘部》:“甚,尤安樂也。”段玉裁注:“人情所尤安樂者,必在所溺爱也。”引申為贪爱淫樂。《老子》反对淫樂,指...
《老子》31_09_校笺_10_徐梵澄
《老子》39_07_校笺_06_水海
《老子》37_02_校笺_12_唐玄宗
《老子》20_02_校笺_10_楼于烈
楼于烈云:“‘唯’,唯諾。‘诃’,《说文》:‘大言而怒也。’原为‘阿’,据刘师培、易顺鼎说校改。易说:‘唯’、‘阿’义同,于文不合,疑‘阿’当作‘呵’。按刘、易之说是。据长沙马王堆...
《老子》47_02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前句帛书甲本“闚”作“規(简作规)”,乃同音假借,乙本作“不規於□□知天道”,“規(規的异体)”亦为“闚”的借字,“牖以”两字损掩。严遵本、宋刊河上公本、道藏河上公本、王羲...
《老子》50_02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四肢九竅为十三”,已涉附会;“虚无清静等为十三”、“十恶三业为十三”、“五行生死之数为十三”,皆穿凿不足信;至于高亨的“人之百年历途三段”说,也是推测之说,并无根据。只有...
《老子》36_音韵_09_本章韵读
《老子》24_01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乙本皆同此。今从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顾欢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楼正本、李约本、陆希声本、强思齐本、白文本、葛玄序文本、杜光庭本、宋徽宗本、陈象古本、吕惠卿本、邵若...
《老子》18_音韵_02_奚侗
《老子》36_07_校笺_16_唐玄宗
《老子》45_04_校笺_08_高明
高明云:“今本‘大辯若訥’,帛书甲本作‘大赢如纳’,乙本仅存一‘絀’字。按甲本‘大赢如炳’与今本‘大辯若訥’,两句句尾皆为从‘内’声之字,彼此皆可借用。其中主要的区别是‘赢’与‘辯...
《老子》29_02_校笺_12_古棣
古棣云:“‘天下’之上,傅奕本、范应元本、帛书乙本(甲本缺文)有‘夫’字,范注:‘夫字,阮籍同古本。’‘夫’乃发语词,有之,于文气為长。劳健断‘夫’字属上句读,他说:按此‘夫’字,...
《老子》36_04_校笺_06_饶宗颐
《老子》74_04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前句损掩“恒且”二字,后句同此;帛书乙本前句同此,后句“有”假作“又”。今前句从乙本,后句从甲本。《甲本释文》校注云:“此二句,通行本作‘常有司殺者殺’,无‘若民恒...
《老子》02_音韵_05_陶邵学
《老子》31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是以君子居則貴左’,‘左’上声;‘用兵則貴右’,‘右’上声。河上公无‘是以’字。‘左’,阳也,主生。‘右’,阴也,主殺。是以居常則貴左,用兵則貴右,盖殺伐之事,非以為...
《老子》14_06_校笺_11_高明
高明云:“许抗生、张松如皆据《庄子·天下篇》‘謬悠之说’一句,许谓‘謬义為胜,今从乙本’;张謂‘疑当作攸,读為悠,意為謬悠虚远。’按《天下篇》‘古之道术有於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
《老子》37_音韵_01_江有诰
《老子》68_02_校笺_02_薛蕙
《老子》39_11_校笺_07_蒋锡昌
蒋锡昌云:“《淮南子·道应训》引《老子》曰:‘故《老子》曰: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為《老子》原文。《原道训》‘是故貴者必以賤為号,而高者必以下為基’,上无‘故《老子》曰’...
《老子》16_今译
《老子》45_07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馆本无‘知’字,‘正’作‘政’。罗卷无‘知’字,‘静’作‘净’,当从之。易州、臧疏、及《治要》引无‘知’字,‘為’上有‘以’字。各本及《文选·东征赋》注引作‘清静為天下...
《老子》04_01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道沖,而用之又不盈’,‘沖’,虚也,和也。谓此道虚通而用之又不盈,以其无形也。苏曰:‘夫道沖,然至无耳,然以之适众有,虽天地之大,山川之广,无所不偏,以其无形,故似不...
《老子》19_06_校笺_10_成玄英
《老子》76_02_校笺_08_罗振玉
《老子》25_01_校笺_04_马叙伦
《老子》47_04_校笺_05_蒋锡昌
蒋锡昌云:“罗运贤曰:‘《释名·释言语》:名,明也。’锡昌按:‘名’、‘明’古虽通用,然《老子》作‘明’,不作‘名’。二十二章‘不自見,故明’;五十二章‘見小曰明’,皆‘見’、‘明...
《老子》27_12_校笺_09_冯达甫
冯达甫云:“‘要妙’,深远微妙,即是因顺自然的深远微妙之理。聖人行事,无棄人,无棄物。以善人為師,不善人為資,则‘人之不善,何棄之有’?而貴師愛資之方,正在于顺乎自然,依乎天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