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70_05_校笺_13_高亨
《老子》70_05_校笺_14_张舜徽
张舜徽云:“按:河上、王弼均作‘則我者貴’,高亨读‘則’為‘賊’,谓‘賊我者貴’,与‘知我者希’相对成文。非也。帛书甲、乙本并作‘則我贵矣’,与敦煌本合,此乃原文,今从写正。知希則...
《老子》70_05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张舜徽说是也。《老子》原文当作“知我者希,則我貴矣”,帛书本为是。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引经文后句无“者”字,正与帛书合。既应无“者”字,高亨谓“贼我者贵(言害我者皆居上位)”...
《老子》70_06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乙本皆同(唯帛书乙本“聖”省写或假作“取”),今从帛书本。《甲、乙本释文》本并皆校改“(huái)”作“懷”,其他诸本皆作“懷”。马叙伦云:“按:‘懷’,当作‘裹’。《...
《老子》70_06_校笺_02_陆德明
《老子》70_06_校笺_03_彭耜
《老子》70_06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披’,音被,衣覆也。‘褐’,短衣也。惟其真知吾道者希少,則吾道貴矣,其他可以智知者,何足貴哉!是以聖人内有真贵,外不华饰,不求人知,与道同也。故曰‘披褐而懷玉’。玉者...
《老子》70_06_校笺_05_张煦
《老子》70_06_校笺_06_易顺鼎
《老子》70_06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罗卷同此。各本及《后汉书·赵壹传》注引、《文选·七命》注引无‘而’字。”又云:“‘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褐’原作‘禍’,讹。”
《老子》70_06_校笺_08_罗振玉
《老子》70_06_校笺_09_朱谦之
《老子》70_06_校笺_10_蒋锡昌
《老子》70_06_校笺_11_高明
高明云:“帛书甲、乙本经文相同。‘褐’下有‘而’字,今本多同王本脱此字。从经义分析,‘而’字在此作连词,可训‘與’或‘而又’,犹言聖人被褐而又懷玉,特突出‘懷玉’之意,故‘而’字不...
《老子》70_06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褐”下皆有“而”字,正与严遵本、敦煌壬本、傅奕本、范应元本同。有“而”字义足。 又,“褐(hè)”,乃《老子》书所用楚方言。《淮南子·齐俗训》注云:“楚人谓袍为...
《老子》70_音韵_01_江有诰
《老子》70_音韵_02_古棣
《老子》70_音韵_03_水海
《老子》70_音韵_04_本章韵读
《老子》70_今译
《老子》70_述评
《老子》71_01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乙本皆同此。今从帛书甲、乙本。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景龙本、御注三本、景福本、敦煌庚本、敦煌辛本、敦煌壬本、邢玄本、遂州本、楼正本、李约本、强思齐本、杜...
《老子》71_01_校笺_02_彭耜
《老子》71_01_校笺_03_范应元
《老子》71_01_校笺_04_李道纯
《老子》71_01_校笺_05_焦竑
《老子》71_01_校笺_06_张煦
《老子》71_01_校笺_07_马叙伦
《老子》71_01_校笺_08_蒋锡昌
《老子》71_01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上”、“尚”古字通(上古二字皆为禅纽阳部)。然而《老子》本字当作“尚”。“尚”,高尚也。又,“知不知”,约有三种解释:其一是,“知道言不知”(河上公注);其二是,“知道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