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3_03_校笺_08_范应元
《老子》57_04_校笺_02_彭耜
《老子》35_08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高明之说甚是。“既”,本义是食尽,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契文象人食已,顾左右而将去之也,引申之义为尽。”《广雅·释诂》:“既,尽也。”即完尽之谊。執道不失,天下歸之。樂...
《老子》36_01_校笺_18_古棣
古棣云:“‘翕’,河上公注本作‘噏’,帛书乙本作‘擒’(甲本作‘拾’,系抄误),河上公古本(古棣指王羲之本)作‘翕’。《说文》未收‘翕’字。‘翕’乃古字。许书有些古字未收,如许书无...
《老子》62_述评
《老子》63_07_校笺_08_张舜徽
张舜徽云:“末句王弼本作‘故終无難矣’,他本无‘矣’字,惟帛乙甲本作‘故終於无難’,文义为长,今据改正。此二语重申善為君者,遇事慎之重之,而不视之太易,故終致无難事也。”
《老子》16_09_校笺_04_朱谦之
朱谦之云:“‘忘’、‘妄’古通。《韩非子·解老》‘前识者,无缘而忘意度也;’王先慎注‘忘与妄通。’《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注:‘言公之多忘。’《释文》‘忘本又作妄。’《庄子·盗跖篇》...
秋风词 据龚一《古琴演奏法》视频琴谱自学教程
《老子》20_16_校笺_16_蒋锡昌
蒋锡昌云:“王注:‘无所系絷。’则王本‘无’下脱‘所’字,当据诸本补。按:《说文》:‘飂,高風也。’‘飂兮若无所止’,谓圣人之行动,若高風之直上,而无所系絷也。”
《老子》21_08_校笺_12_想尔注
《老子》70_音韵_02_古棣
《老子》22_04_校笺_11_古棣
古棣云:“‘抱一’,傅奕本‘抱’作‘衰’,‘衰’即‘抱’的古异体字。帛书甲本和乙本作‘執一’。按作‘抱一’于义爲長。十章有‘抱一’語。十九章‘見素抱朴’,‘抱朴’亦即‘抱一’,‘朴...
《老子》75_03_校笺_05_张煦
《老子》76_03_校笺_07_高明
高明云:“帛书甲、乙本‘故’下皆有‘曰’字,敦煌庚本与之同,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故’,顾本作‘夫’。按:‘故’、‘夫’与‘故曰’词义不同。《周髀算经》赵爽注:‘故者,申事之辞。’可...
《老子》43_02_校笺_05_焦竑
《老子》45_02_校笺_06_高亨
高亨云:“‘沖’,借字;‘盅’,本字。‘俞樾曰:《说文·皿部》:盅,器虚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作沖者,假字也。第四十五章:大盈若沖。沖亦当作盅。’”
《老子》29_03_校笺_05_古棣
古棣云:“‘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為止,显然一章未竟,可是接下去的却是:‘夫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泰,去奢。’这完全与上文不相干。高亨有見于此,说...
《老子》30_03_校笺_14_古棣
古棣云:“以傅奕本、河上公古本(古棣指王羲之本)为长(二本皆作‘故善者果而已矣’)。此句与上文有逻辑上的因果联系,所以应有‘故’字;无‘矣’字语气不足,於诗的节奏求之,亦应有‘矣’...
《老子》09_05_校笺_10_蒋锡昌
蒋锡昌云:“强本成疏:‘功成名遂者,谓退身隐行,行自然也;’则成亦作‘功成名遂身退’。《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正义引作‘功遂而身退’,较王本多一‘而’字,盖系引者自增。”
《老子》32_03_校笺_05_张煦
张煦云:“吕等作‘侯王’。林‘守’下有‘之’字。”水海按:元刻林希逸本“守”下无“之”字。按林氏注文“为侯王者,若能守此道”(“此道”即释“之”),“守”下当有“之”字。
《老子》56_04_校笺_14_古棣
古棣云:“易顺鼎之错,除断言四章王弼无注为失检之外,就是迷信《文选》注,而未加分析。《魏都赋》李善引《老子》是注‘世笃玄同’的,本文与‘塞其兑’等六句无干,自可节引,省此六句。《运...
《老子》57_音韵_06_本章韵读
《老子》13_10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若可以託天下矣”。楼宇烈云:“《庄子·让王篇》:‘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惟无以天下為者,可以託天下也。’又‘託’字,陶鸿庆说当与下节注之...
《老子》65_04_校笺_07_朱谦之
朱谦之云:“易顺鼎说是也。此宜作‘福’。《荀子·大略篇》云:‘天子即位,上卿进曰:如之何忧之长也!能除患则為福,不能除患则為賊;’亦‘福’、‘賊’并举為韵。敦煌二本‘福’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