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9_音韵_03_奚侗
《老子》56_01_校笺_05_张舜徽
《老子》17_音韵_01_江有诰
《老子》08_03_校笺_14_蒋锡昌
蒋锡昌云:“‘處衆人之所惡’,即七十八章所谓‘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亦即《庄子·天下篇》所谓‘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也。按:《尔雅·释诂》:‘幾...
《老子》59_01_校笺_12_韩非子
《韩非子·解老》云:“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
《老子》29_07_校笺_08_毕沅
《老子》52_05_校笺_06_朱谦之
朱谦之云:“‘終身不救’与‘終身不勤’二语相对成文,而用意相反。‘勤’借为‘瘽’,《说文》曰:‘瘽,病也。’‘救’借为‘逑’,《说文》曰:‘逑,聚敛也。’(罗运贤说不逑即无得之意)...
《老子》41_11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王弼注云:“听之不聞名曰‘希’。‘大音’,‘不可得聞之音也’。”“大音”,或者说“不可得聞之音”,即所谓“超聲”。据《国语·周语》载公元前519年将铸“无射”大钟,单穆公直谏...
《老子》31_10_校笺_07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贾子新书·容经篇》引两‘尚’作‘上’。《御览》引‘凶事尚右’作‘喪事居右’。按:‘尚’為‘上’之假字。‘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言吉事上左,凶事上右也。”
《老子》37_05_校笺_11_范应元
《老子》60_03_校笺_07_老子注释
《老子》18_03_校笺_04_罗振玉
《老子》08_01_校笺_03_想尔注
《老子》27_12_校笺_07_张舜徽
张舜徽云:“‘要妙’即‘幼眇’,《汉书·元帝纪》:‘穷极幼眇。’颜注云:‘幼眇,读曰要妙;’是已。要妙,形容事理之深远也。帛书甲、乙本作‘眇要’,盖误倒。”
《老子》37_05_校笺_02_彭耜
《老子》32_01_校笺_11_古棣
古棣云:“余则基本上从高亨句读,而略有变通。劳健以‘名’與‘臣’、‘賓’诸字为韵,而断‘道常无名’为句,但不能成立。(一)此章第一段为疏韵,皆两句一韵,‘臣’、‘賓’、‘均’为韵,...
《老子》25_音韵_01_江有诰
《老子》34_03_校笺_07_纪昀
《老子》57_音韵_01_江有诰
《老子》67_02_校笺_05_水海
《老子》50_02_校笺_01_校堪
此两句,帛书甲本作“□□□□有□,□□徒十有三”;帛书乙本作“生之□□□□,□之徒十又三”,“又”通“有”。今据王弼本、傅奕本校补得此两句。两句中“十”,敦煌己本皆通作“什”。其他...
《老子》48_05_校笺_10_吴澄
《老子》08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老子》58_05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馆本‘正’作‘政’。磻溪‘衺’作‘邪’,潘作‘耶’,馆本无‘衺’字。成疏曰:‘为其不怀正道故也。’是成无‘衺’字,亦不作‘邪’。寻义此句当属‘正復為奇’读,当有‘衺’字...
《老子》37_01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高明、郑良树说是,张舜徽、古棣说非是。据查《道篇》“道恒无名”(通行本第三十二章作“道常无名”)任何传本都无作“无名之樸”的。第三十二章讲侯王守“道”之益,本章节则补充讲掌...
《老子》36_07_校笺_03_傅奕
《老子》32_09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作“□□浴之與江海也”,句首损掩“猶小”二字,“谷”字假作“浴”(上古二字皆为屋部,属叠韵通假);乙本作“猷小浴之與江海也”,“猷”即“猶”(今简作“犹”)之或写体,...
《老子》34_01_校笺_10_朱谦之
朱谦之云:“按:‘汜’字,(景龙)碑文不明,本作‘氾’,或作‘汜’。道藏王本作‘汎’,注亦作‘汎’;道藏《张太守汇刻四家注》引王注作‘汎’;傅本作‘汎汎兮’;范本作‘汜汜兮’。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