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14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76_01_校笺_09_水海

<p>《老子》76_01_校笺_09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朱谦之说是,当作“人生”,作“民生”不当。又,“强”、“彊”二字古同(见《玉篇》),今皆作“强”。 又,此两句中的两“也”字以及下两句中的两“也”字,是属于特殊用法的四个“...
04410

《老子》26_附论

<p>《老子》26_附论</p>-齐物书舍
“万乘之王”与春秋称王称霸情势及《老子》成书时代 本章节老子感慨“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句中出现了“万乘之王”的词语,而《韩非子·喻老》所引、河上公本、想尔本、王弼本、傅奕...
0448

《老子》27_音韵_02_朱骏声

<p>《老子》27_音韵_02_朱骏声</p>-齐物书舍
朱骏声云:“‘策’字《老子》巧用叶迹、謫、策、解。”
04412

《老子》43_01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43_01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騁’,敕领反。”
0446

《老子》45_04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45_04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訥’,怒忽反。”
0447

《老子》46_02_校笺_09_朱谦之

<p>《老子》46_02_校笺_09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此以军中所用之戎馬不足,牝馬上阵为言,当为《老子》之古义。”
04413

《老子》27_07_校笺_14_魏源

<p>《老子》27_07_校笺_14_魏源</p>-齐物书舍
魏源云:“救人无救之之迹,岂非重襲不露之天明乎?后章言‘是謂微明’,‘襲明’,犹微明也。又云‘是謂襲常’,‘襲明’,犹襲常也。盖知常曰明也。”
0449

《老子》52_04_校笺_06_武内义雄

<p>《老子》52_04_校笺_06_武内义雄</p>-齐物书舍
武内义雄云:“敦本‘勤’作‘懃’。”按:罗卷本作“勤”。
04410

《老子》31_08_校笺_10_蒋锡昌

<p>《老子》31_08_校笺_10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强本成疏引经文云:‘若美必樂之;’是成作‘若美必樂之’。‘而’与‘若’相通。‘而美之者,是樂殺人’,言若美之者,是樂殺人也。”
0449

《老子》12_06_校笺_03_朱谦之

<p>《老子》12_06_校笺_03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高本汉《老子韵考》所据本无‘是以聖人’四字。”
0446

《老子》36_03_校笺_10_水海

<p>《老子》36_03_校笺_10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老子》故本当作“將欲去之,必姑與(今简作与)之”。张松如校为“去之”甚是;而校“姑與(简作与)”为“固舉”,则不确也。劳健、高亨、冯达甫等,虽然看出通行本作“興(简作兴)...
04410

《老子》22_08_校笺_02_马叙伦

<p>《老子》22_08_校笺_02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馆本‘矜’作‘矝’,盖‘矜’之缺笔。案:‘矜’,借為‘兢’。《说文》:‘兢,竞也。读若矜。’古书矜夸字皆‘兢’之借。后同。”
0445

《老子》02_述评

<p>《老子》02_述评</p>-齐物书舍
老子认为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及其称谓、概念、价值判断都是在对待的关系中产生的。 天下之物,总是一分为二,二又共处于一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互相对待,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又互相转化。 “天...
04413

《老子》28_08_校笺_05_严可均

<p>《老子》28_08_校笺_05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常得不忒’,各本作‘常德’。”
0449

《老子》13_03_校笺_16_蒋锡昌

<p>《老子》13_03_校笺_16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陈碧虚谓河上本作‘寵為上,辱為下’,与宋本及《道藏》本又异,可知即同一河本,亦各有不同也。”
04411

《老子》66_06_校笺_05_罗振玉

<p>《老子》66_06_校笺_05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敦煌庚本‘争’下有‘也’字,辛本‘不’作‘无’,壬本作‘非以其不争’。”
0446

《老子》39_09_校笺_06_罗运贤

<p>《老子》39_09_校笺_06_罗运贤</p>-齐物书舍
罗运贤云:“《太平御览》五四引‘盈’作‘清’。”
0449

《老子》72_01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72_01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畏畏,則□□□□矣”,前句损掩“民之不”三字,“威”假作“畏”(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微部);后句损掩“大威將至”四字;《甲本释文》全已校补。帛书乙本二“威”字...
0445

《老子》13_09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13_09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句,帛书甲、乙本皆如此。今从帛书本。许抗生则校此句為“故貴以身為天下”,改字改义,已非帛书原貌。河上公本、顾欢本、傅奕本、景福本、唐玄宗疏本、葛玄序文本、杜光庭本、司马光本、(宋...
04415

《老子》65_05_校笺_04_彭耜

<p>《老子》65_05_校笺_04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亦楷式’,陆、王弼‘稽’作‘楷’。李‘楷’,口骇切,模也。司马下有‘也’字。”
04413

《老子》66_04_校笺_08_成玄英

<p>《老子》66_04_校笺_08_成玄英</p>-齐物书舍
成玄英疏云:“欲令众生在己之先,所以退身居物之後。故经云:一切未得道,我常不有望前,则处下而反高。此则守退而翻进。”
0446

《老子》67_01_校笺_06_张煦

<p>《老子》67_01_校笺_06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开元、林、苏、吕、葛、赵‘吾’作‘我’,吕、葛、赵‘我’下有‘道’字。”
04415

《老子》71_02_校笺_05_奚侗

<p>《老子》71_02_校笺_05_奚侗</p>-齐物书舍
奚侗云:“‘尚’,上也。知之而不自以为知,是谓上德之人;若不知而自以为知,则有道者之所病也。河上、王弼本均作‘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文谊不显,兹从《淮南子·道应训》所引改。”水...
04412

《老子》72_02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72_02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母閘亓所居,毋猒亓所生”,前句“毋”假作“母”(上古二字皆为明母,为双声假借),“其”作“亓”;《甲本释文》则校“母”为“毋”,校“閘(简作闸)”为“狎”,校“...
0445

《老子》48_03_校笺_05_马叙伦

<p>《老子》48_03_校笺_05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臧疏及《治要》、《意林》、《文选·东京赋》注引并作‘又損之’。《理惑论》引作‘損之又損’。”
0449

《老子》04_01_校笺_08_罗振玉

<p>《老子》04_01_校笺_08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景龙本作‘久’,敦煌本作‘又’,乃‘久’之讹。”
0449

《老子》30_08_校笺_15_徐梵澄

<p>《老子》30_08_校笺_15_徐梵澄</p>-齐物书舍
徐梵澄云:“‘是謂之不道’,真本、古本‘不道’皆作‘非道’,下同。‘物壯而老’,通行本作‘物壯則老’。此‘物’泛称;在此則指用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師直为壯,曲为老。’《牟...
04412

《老子》55_06_校笺_12_水海

<p>《老子》55_06_校笺_12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当作“嗄”也。《广韵》“嗄”字引《老子》正作“終日號而不嗄”。许抗生、张松如、沙少海、张舜徽、陈鼓应、任继愈校为“嗄”,是。复旦大学哲学系《老子注释》小组、帛书《老子甲、乙...
04415

《老子》56_06_校笺_10_水海

<p>《老子》56_06_校笺_10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上句前应有“故”字。此两句及下四句,是承上文“知道之士”“塞说”、“閉門”、“和光”、“同塵”、“銼鋭”、“解紛”而言,当有“故”也,河上公本、王弼本、景龙本等本有“故”字...
04414

《老子》58_05_校笺_03_严可均

<p>《老子》58_05_校笺_03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其无正’,御注作‘正邪’。”
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