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64_14_校笺_15_吴澄
吴澄云:“此言聖人之學,以不學为學。衆人所趋者,我則不趋;衆人掉臂过而不顾,我則还反其处;是不學人之所學也,故曰‘學不學’。凡此不欲、不學者,盖以萬物之理,无為而自然,故吾亦无為。...
《老子》65_05_校笺_10_高亨
高亨云:“‘此’上王本原有‘知’字。按:王本‘知’字涉下文而衍。‘稽’读為‘楷’。《广雅·释诂》:‘楷,法也。’《说文》:‘式,法也。’稽、楷古通用。《庄子·大宗师篇》:‘狐不偕。...
《老子》20_09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咳’,何来切,张玄静与古本同;《集韵》通作‘孩’;《说文》:‘小兒笑貌。’一云:‘子生周岁而能别人。’我獨静居,情欲未兆之始,如婴兒之未有分别也。”
《老子》38_08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损缺“夫禮者,忠信之薄也”八字,帛书乙本“薄”假作“泊”(两字皆為并母铎部),“亂”省作“”。严遵本、吕知常本等本无“夫”字,无两“也”字,作“禮者,忠信之薄,而亂...
《老子》38_10_校笺_10_王弼
王弼注:“夫载之以大道,鎮之以无名,则物无所尚,志无所营。各任其貞事,用其诚,则仁德厚焉,行義正焉,禮敬清焉。弃其所载,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聪明,仁则尚焉,義则竞焉,禮则争焉。...
《老子》39_11_校笺_07_蒋锡昌
蒋锡昌云:“《淮南子·道应训》引《老子》曰:‘故《老子》曰: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為《老子》原文。《原道训》‘是故貴者必以賤為号,而高者必以下為基’,上无‘故《老子》曰’...
《老子》39_音韵_02_姚文田
《老子》41_07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应作“谷”,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王羲之本、傅奕本、景龙本、顾欢本、虞世南本、御注三本、楼正本、李约本、杜光庭本等皆作“谷”。帛书乙本作“浴”者,“浴”乃“谷”之本字。...
《老子》42_03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应作“衰”。“衰”是“抱”的古字。(《说文·衣部》:“衰,裹也。从衣,包声。”徐铉注:“今俗作‘抱’,非。”段玉裁注:“《论语》:‘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马融释以‘怀...
《老子》27_02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意林》引此句有‘者’字。‘瑕’字,易州作‘瘕’。‘謫’字,馆本作‘適’,易州、宋河上、张之象作‘讁’。成疏曰:‘謫,过失也。’是成亦作‘謫’。”
《老子》27_04_校笺_07_严可均
《老子》48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老子》27_08_校笺_05_严可均
《老子》03_07_校笺_09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释文》出‘知者’二字,注‘音智’,是王本作‘知’。惟‘知’、‘智’意同,故古多通用。强本引成疏经文:‘使知者不敢為。’是成无‘夫’、‘也’二字,‘智’亦作‘知’。...
《老子》50_10_校笺_03_俞樾
俞樾云:“‘兵无所其刃’,按《释名·释姿容》曰:‘容,用也,合事宜之用也。’兵无所容其刃,言兵无所用其刃,《庄子·胠箧篇》‘容成氏’,《六韬·大明篇》作‘庸成氏’。是‘容’与‘庸’...
《老子》52_02_校笺_02_李道纯
《老子》09_02_校笺_10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各本及《淮南子·道应训》引‘散’并作‘揣’,《庄子·知北游篇》:‘大马之捶钩者’,陆德明《音义》曰:‘大马,司马也。···或说曰:江东三魏之间,人皆谓锻为捶,音字亦...
《老子》32_02_校笺_15_苏辙
《老子》56_07_校笺_05_马叙伦
《老子》12_03_校笺_03_彭耜
《老子》12_06_校笺_10_蒋锡昌
蒋锡昌云:“‘腹’者,无知无欲,虽外有可欲之境而亦不能见。‘目’者,可见外物,易受外境之诱惑而伤自然。故老子以‘腹’代表一种简单清静、无知无欲之生活;以‘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其结...
《老子》35_05_校笺_07_罗振玉
《老子》14_10_校笺_05_焦竑
《老子》37_02_校笺_04_毕沅
《老子》37_04_校笺_05_严可均
《老子》63_04_校笺_05_刘师培
《老子》18_04_校笺_05_罗振玉
《老子》80_03_校笺_04_张煦
《老子》20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同;乙本“惡(简作恶)”假作“亞(简作亚)”(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铎部),《乙本释文》已校改。今从甲本。王弼本、张之象本“美”作“善”,“善”后并有“之”字,无“其”字...
《老子》80_07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使民至’,纂微、司马、苏、曹、陈并无‘使’字。‘不相與往來’,纂微、司马、苏、五注、曹、陈、达真、叶、清源、黄、程并无‘與’字,黄、程上有‘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