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41_11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后汉书·郎顗传》,顗上七事引‘大音希聲,大器晚成’。言‘稀’各本及《韩非子·喻老篇》、《文选·赠王太常诗》注、《吊魏武帝文》注引并作‘音’、‘希’。”
《老子》42_01_校笺_09_蒋锡昌
《老子》26_03_校笺_07_毕沅
《老子》78_06_校笺_03_焦竑
《老子》48_02_校笺_04_古棣
《老子》27_09_校笺_04_王弼
《老子》28_02_校笺_10_唐玄宗
《老子》28_06_校笺_02_陆德明
《老子》51_08_校笺_03_水海
水海按:范说是也。“玄”,幽深、奥妙。《说文》云:“玄,幽远也。”《玉篇》云:“玄,胡渊切,幽远也,妙也。”“玄德”即幽深、奥妙之德。古棣谓:“‘玄’训远,取玄祖之‘玄’义,故‘玄...
《老子》07_04_校笺_15_王弼
《老子》54_音韵_08_本章韵读
《老子》11_06_校笺_06_蒋锡昌
《老子》12_音韵_01_江有诰
《老子》34_04_校笺_05_魏稼孙
《老子》36_01_校笺_04_范应元
《老子》14_06_校笺_05_张煦
《老子》59_05_校笺_09_高亨
高亨云:“‘可以有國’下疑当有‘之母’二字,盖此文原作‘莫知其極,可以有国之母,有國之母,可以長久’,写者误脱二字耳。‘國之母’者道也。五十二章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
《老子》59_音韵_08_本章韵读
《老子》61_07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兼畜”,即“并畜”,帛书甲、乙本此两语义同。“畜”,畜养,饲养,育养。“兼畜”义谓收抚、收养。“入事”:入,进身;事,服事;此语义谓侍奉。此二句言:大邦没有過分的欲望,就...
《老子》17_04_校笺_15_冯达甫
冯达甫云:“上善之德,其一就是‘言善信’。商鞅变法,首在于立信。孔子说:‘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已失信于人,必然人不我信。所以信不足,于是有不信。”
《老子》20_06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乙本皆同此。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经训堂刊傅奕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景福本、楼正本、李约本、强思齐本、成玄英本、(唐)李荣本、杜光庭本、宋徽宗本、陈象古本、邵若...
《老子》67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二语,帛书甲本作“若宵,細久矣”,“肖”假作“宵”。帛书乙本作“若宵,久矣亓細也夫”,“肖”假作“宵”,《乙本释文》即校为“肖”。今从《乙本释文》。严遵本作“若肖,久其小矣”。遂...
六腑【知识百科】
《老子》68_音韵_02_古棣
《老子》39_14_校笺_02_彭耜
《老子》41_06_校笺_14_范应元
《老子》74_03_校笺_09_朱谦之
朱谦之云:“‘殺’作‘煞’,俗。‘殺’字据《一切经音义》卷六引《说文》‘戮也,法也’,二徐本无‘法也’二字,‘殺’之古训不明,遂使惨礉寡恩者,本《老子》而归于刑名矣。”
《老子》48_音韵_01_江有诰
《老子》28_03_校笺_10_詹剑峰
詹剑峰云:“老子认為有道者的修养常保持其纯真,如同婴兒一样,故他说:‘常德不離,復歸於婴兒。’‘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以婴兒作比喻者,因為婴兒的特性是天真的、纯厚的、生机活泼的、不...
《老子》04_03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宋河上作‘紛’,罗卷作‘忿’。成疏曰:‘忿,嗔怒也;’则成亦作‘忿’。各本及《文选·魏都赋》注、《三国名臣序赞》注引并作‘紛’。弼注曰:‘紛解而不劳;’又五十六章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