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26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64_13_校笺_04_王弼

<p>《老子》64_13_校笺_04_王弼</p>-齐物书舍
王弼注云:“好欲虽微,争尚為之兴;難得之貨虽细,贪盗為之起也。”
04311

《老子》03_音韵_05_本章韵读

<p>《老子》03_音韵_05_本章韵读</p>-齐物书舍
本章韵读:賢,真部;争,耕部;真耕合韵。盗,宵部;亂,元部;宵元合韵。治、志,之部;腹,觉部;欲,屋部;觉屋合韵。已、矣,之部。
0426

《老子》09_03_校笺_12_王安石

<p>《老子》09_03_校笺_12_王安石</p>-齐物书舍
王安石注云:“堂者,虚而受物者也。金玉满之,则是盈矣。故不能守。”
04213

《老子》57_03_校笺_02_彭耜

<p>《老子》57_03_校笺_02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吾何以知其然哉’,纂微、曹、达真、黄下并有‘以此’二字。”
0429

《老子》33_08_校笺_05_高亨

<p>《老子》33_08_校笺_05_高亨</p>-齐物书舍
高亨云:“易说是也。‘亡’、‘妄’古通用。《庄子·庚桑楚篇》:‘汝亡人哉。’亦借‘亡’为‘妄’,即其证。或曰:‘《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
04215

《老子》13_05_校笺_05_马叙伦

<p>《老子》13_05_校笺_05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臧疏‘謂’作‘為’。”
04214

《老子》14_06_校笺_06_石田羊一郎

<p>《老子》14_06_校笺_06_石田羊一郎</p>-齐物书舍
石田羊一郎云:“各本无‘一者’。‘其上’二句失次,当移‘迎之’句上。”
0429

《老子》45_音韵_01_江有诰

<p>《老子》45_音韵_01_江有诰</p>-齐物书舍
本章江有诰韵读:缺、敝韵(祭部,敝音蹩),沖、窮韵(中部),屈、拙、訥、熱韵(脂祭通韵,屈叶音缺,拙叶音棁,訥叶奴月反),静、正韵(耕部)。
0427

《老子》27_05_校笺_02_彭耜

<p>《老子》27_05_校笺_02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善結’,司马下并有‘者’、‘乎’。‘而不可解’,陈‘而’作‘故’。”水海按:彭謂司马光本“善結”下有“乎”字,则有误。
0427

《老子》49_音韵_02_古棣

<p>《老子》49_音韵_02_古棣</p>-齐物书舍
古棣云:“从内容上看,以作‘翕翕’,解为急急,于义妥贴,作‘怵怵’或‘惵惵’,解为恐惧,于义不安。从音律上看,作‘翕翕’与下句‘心’字谐韵,如作‘怵怵’或‘惵惵’则失韵。”
0427

《老子》28_今译

<p>《老子》28_今译</p>-齐物书舍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犹如处于天下溪水归入的卑低之处。处于天下溪水归入的卑低之处,恒常的自然德性就不会离失。恒常的自然德性不会离失,就能回复到纯朴的婴儿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
04210

《老子》13_07_校笺_05_罗振玉

<p>《老子》13_07_校笺_05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景龙、敦煌丙本均无‘者’字;二‘吾’字景龙及敦煌乙、丙本均作‘我’。”水海按:景龙本“有身”前的“吾”则作“我”。罗失校矣。
04213

《老子》81_01_校笺_02_范应元

<p>《老子》81_01_校笺_02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辯,辯言不善。’古本。信实之言多朴直,故不美;甘美之言多华饰,故不信。嘉善之言止于理,故不辯;辯口之辞乱于理,故不善。”水海按:范本前两句同...
04214

《老子》42_03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42_03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句,帛书甲、乙本皆损掩,今据傅奕本校补。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景龙本、御注本、范应元本等通行本“衰”作“抱”,谓“萬物負陰而抱陽”。《文子·上德篇》、《淮南子·精神训...
0428

《老子》03_08_校笺_03_范应元

<p>《老子》03_08_校笺_03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无不為’,傅奕、孙登同古本。河上公作‘无不治’,亦通。今存古本。”
0427

《老子》36_04_校笺_13_吕惠卿

<p>《老子》36_04_校笺_13_吕惠卿</p>-齐物书舍
吕惠卿云:“於張知歙,於强知弱,於興知废(‘興’、‘廢’当从帛书作‘與’、‘去’),於與知奪,非知几者孰能與於此哉!”
04214

《老子》68_02_校笺_08_陶鸿庆

<p>《老子》68_02_校笺_08_陶鸿庆</p>-齐物书舍
陶鸿庆云:“王注云:‘不與争也’,‘不與争’而但云‘不與’,不辞甚矣。‘與’即‘争’也。《墨子·非儒下篇》云:‘若皆仁人也,则无说而相與’,与下文‘若雨暴交争’云云,文义相对。是‘...
04215

《老子》41_10_校笺_02_易顺鼎

<p>《老子》41_10_校笺_02_易顺鼎</p>-齐物书舍
易顺鼎云:“‘大方无隅’,《道德指归论》作‘大方不矩’。”马叙伦云:“《说文》曰:‘方,并船也。’此借为‘□’。《说文》曰:‘□,受物之器也。’盖筐之初文。”水海按:应作“大方无隅...
04215

《老子》27_02_校笺_14_明太祖

<p>《老子》27_02_校笺_14_明太祖</p>-齐物书舍
明太祖注云:“君子之道,行人不能知,以其无夸己之言。其又不自矜,既不自矜,何有妄言?妄言既无,安有瑕謫?”
04213

《老子》11_06_校笺_08_王弼

<p>《老子》11_06_校笺_08_王弼</p>-齐物书舍
王弼注云:“木(車)、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赖无以為用也。”
0427

《老子》58_音韵_01_江有诰

<p>《老子》58_音韵_01_江有诰</p>-齐物书舍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悶、醇韵(文部,悶平声)。察、缺韵(祭部,察音掣)。禍、倚韵(歌部,倚音239德篇校笺译评閒)。福、伏、極韵(之部,福方逼反,伏扶逼反)。奚侗谓:伏、極为韵,奇、妖...
04215

《老子》62_05_校笺_12_朱谦之

<p>《老子》62_05_校笺_12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按:《左传·襄公十九年》正义引《老子》曰:‘雖有拱抱之璧,以先駟馬。’‘拱抱之璧’即王注所云‘拱抱寶璧’也。易顺鼎非之,谓‘拱璧’即‘珙璧’。今按:范本正作‘珙璧’。”
04212

《老子》21_今译

<p>《老子》21_今译</p>-齐物书舍
通德的法则,仅只依从于大道。道作为物,广大濛茫恍惚不明。恍惚不明广大濛茫,其中有形象可见。 广大濛茫恍惚不明,其中有实物存在。幽隐深远似不可现,但其中则真实不虚(,含有万物的本质)...
04215

《老子》41_06_校笺_05_薛蕙

<p>《老子》41_06_校笺_05_薛蕙</p>-齐物书舍
薛蕙云:“‘夷道若纇’,‘纇’一作‘類’。‘纇’音類,丝节也。知道至于明彻,则黜其聪明,反若愚昧。行道至于進益,则损之又损,反若退却。造道至于平易,则清而容物,不欲小察,反若有窒碍...
0426

《老子》41_08_校笺_08_马叙伦

<p>《老子》41_08_校笺_08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庄子·寓言篇》引‘廣’作‘盛’。《史记·老子列传》‘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此义。疑当从《庄子》作‘盛’,是故书。《淮南子·说林训》引作‘大’。各本及《文选·竟陵王行状...
04211

《老子》25_01_校笺_09_宋徽宗

<p>《老子》25_01_校笺_09_宋徽宗</p>-齐物书舍
宋徽宗云:“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曰渾沦。合于渾沦则其成不亏,《周易》所谓太极者是也。天地亦待是而后生,故云‘先天地生’。然有生也有非不生之妙,故谓之‘物’。”
0427

《老子》26_03_校笺_09_张煦

<p>《老子》26_03_校笺_09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苏、葛、林、赵‘宴’作‘燕’。”
0429

《老子》46_03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46_03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禍莫大於不知足’,河上本在此句上有‘罪莫大於可欲’一句。”
04210

《老子》49_04_校笺_09_蒋锡昌

<p>《老子》49_04_校笺_09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则成、荣并作‘得’。按:‘德’假为‘得’。”
0429

《老子》49_音韵_03_水海

<p>《老子》49_音韵_03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聖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心、心为韵,上古侵部。善、善、善为韵,元部。信、信、信为韵,真部。又,上古...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