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33_06_校笺_11_严復
《老子》36_03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老子》故本当作“將欲去之,必姑與(今简作与)之”。张松如校为“去之”甚是;而校“姑與(简作与)”为“固舉”,则不确也。劳健、高亨、冯达甫等,虽然看出通行本作“興(简作兴)...
《老子》67_02_校笺_05_水海
《老子》67_09_校笺_06_严可均
《老子》20_16_校笺_12_王昶
《老子》71_03_校笺_08_钱大昕
《老子》74_03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六朝残卷‘吾得’下有‘執’字,‘也’作‘矣’···‘得’字,彭作‘豈’,各本‘得’下有‘執’字。卷子成疏‘得’上有‘執’字,‘殺’作‘煞’。馆本‘得’上有‘試’字,‘殺...
《老子》77_05_校笺_05_王卡
《老子》45_05_校笺_02_魏稼孙
《老子》01_05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恒无欲也”之后四句是承上文言,当于“恒”前有“故”字。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等本有“故”字,正与帛书乙本同。又“眇”,《说文》云:“一目小也。”《广雅》云:“眇,小也。...
《老子》27_12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乙本“謂(简作谓)”皆假作“胃”,《甲本释文》、《乙本释文》皆已校改。想尔本、景龙本、敦煌丁本、遂州本、傅奕本、(唐)李荣本“是”作“此”,“眇要”作“要妙”,謂“...
《老子》50_06_校笺_02_张煦
《老子》52_05_校笺_03_奚侗
奚侗云:“《尔雅·释言》:‘濟,盖也。’‘救’当训治。《吕览·劝学篇》:‘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高注:‘救,治也。’開其兑,则民多智慧;益其事,则法令滋彰;天下因以爚乱,終身不能治...
《老子》31_03_校笺_07_许抗生
《老子》09_05_校笺_06_毕沅
《老子》33_07_校笺_07_曹道冲
《老子》57_音韵_02_姚鼐
《老子》60_02_校笺_05_毕沅
毕沅云:“河上、王弼无‘者’字,《韩非子·解老》有。”水海按:今见《韩非子》本无“者”字。顾广圻曰:“傅本‘下’有‘者’字,与各本全异。”顾氏所见《韩非子》本亦无“者”字,不知毕氏...
《老子》61_02_校笺_06_吴澄
《老子》61_06_校笺_02_严可均
《老子》15_12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徐清’、‘徐生’,古本二‘徐’上有‘而’字。‘安以久’,邵本‘安’作‘谷’。”水海按:譣今存道藏本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本,邵氏本经文作“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直解文作...
《老子》15_14_校笺_15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磻本下句作‘故能弊不新成’,唐写卷子残本同。宋河上、臧疏、易州、寇、赵、张之象及《文子·守弱篇》引‘惟’皆作‘唯’。‘是以’,各本并作‘故’,易州无,潘及《文子·守...
《老子》17_02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其次親之,其次譽之’,馆本、范、彭、寇、白、张嗣成、二赵、吴、易州、磻溪、臧疏及《治要》引并不重‘其次’二字。宋河上本作‘親之譽之’,然譣注曰:‘其德可见,恩惠可称,...
《老子》64_13_校笺_03_水海
水海按:帛书本有“而”字是,乾道本、道藏本《韩非子》正有此字。 又,河上公注云:“聖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显,聖人欲伏光;人欲文饰,聖人欲质朴;人欲於色,聖人欲於德。聖人不眩晃為服,...
《老子》81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
《老子》20_07_校笺_08_易顺鼎
易顺鼎云:“按古本皆作‘如登春臺’,與上文‘如享太牢’一例。俞氏谓当作‘如春登臺’,與十五章‘若冬涉川’句法相同,其说甚辨。然《文选》张孟阳《魏都赋》注曰:‘异乎《老子》曰:若升春...
《老子》67_03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作“救”为误。“小”与“細”义通,然《老子》原本当作“細”。 又,王弼注云:“久矣其細,犹曰其細久矣。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故曰‘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楼宇烈注:“‘肖’,...
《老子》67_06_校笺_09_许啸天
《老子》20_13_校笺_14_蒋锡昌
蒋锡昌云:“‘沌沌兮’三字连上文‘我愚人之心也哉’为句,与四十九章‘圣人在天下,歙歙焉’,句法一律。‘沌沌兮’,形容圣人浑沌无知也。按:‘俗人’与‘衆人’谊同,亦指普通之人君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