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4_05_校笺_02_陆德明
《老子》63_04_校笺_03_焦竑
《老子》20_10_校笺_19_张舜徽
《老子》69_音韵_05_水海
《老子》44_03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愛”指愛惜名誉,非指“愛色”。“费”指耗损,耗費。张松如释译为“浪费”,失之矣。此两句言:过分地愛惜(名誉),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费;过多地收藏(财货),必定要(遭致)...
《老子》77_09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其不欲見賢邪’,‘見’音现。‘賢’,能也。聖人法天之道,為之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能於人也。傥為之而恃,功成而處,以見其能於人,岂天道也哉!”
《老子》62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立天子,置三公’,谓自有生民,不可无道,故立天子以主道,置三公以迪道,则可以化民反(返)善,不善者皆於善也。‘雖有珙璧以先(去声)駟馬’,古本作‘珙’,大璧也。璧以...
《老子》67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我有三寶,持而寳之’,韩非、王弼、傅奕同古本。老氏自謂,我有三寳,持守而珍贵之,謂下文也。”水海按:是知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我有三寳,持而寳之”,近帛书本。
《老子》20_15_校笺_14_张煦
《老子》49_02_校笺_02_范应元
《老子》32_09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由”、“猶(简作犹)”虽古通,但《老子》故本当作“猶”。“猶”,猶如,若。又,通行本“小谷”作“川谷”,“川”字由於与“小”字形近而误耳。“小谷”与“江海”正相应。帛书整...
《老子》62_09_校笺_04_朱谦之
朱谦之云:“按:此文‘贵’字有二义。《说文》:‘貴,物不贱也;’此可训上一‘貴’字。《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王注‘隆之称也’,是也。下一‘貴’字,从声训为归。《初学记》引《说文》...
《老子》65_05_校笺_09_朱谦之
朱谦之云:“遂州、磻溪、柰卷、王羲之本均作‘楷式’,傅、范、高作‘稽式’。……虽‘稽’、‘楷’古混,《庄子·大宗师篇》‘狐不偕’,《韩非子·说疑》作‘狐不稽’。稽式亦即楷式,但‘楷...
《老子》69_06_校笺_11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卷子成疏‘抗’作‘完’,‘若’字同此,无‘矣’字,馆本同此,无‘矣’字。白‘抗’作‘亢’。赵写无‘相’字。‘若’,各本作‘加’,罗卷作‘如’。成疏曰:‘若,当也;’...
《老子》72_02_校笺_06_张煦
《老子》25_07_校笺_07_马叙伦
《老子》77_08_校笺_02_彭耜
《老子》26_05_校笺_12_高亨
高亨云:“俞说近之。但余疑此文当作‘輕則失臣,躁則失民’。河上本‘臣’字,《韩非子》引同,可证古本如此,原不误也。‘民’作‘君’者,盖形近而讹。‘輕則失臣,躁則失民’者,言輕則其臣...
《老子》27_今译
《老子》12_06_校笺_09_吴澄
吴澄云:“聖人但為实腹而养气,不為悦目而徇物也。故悉去彼在外之诸妄,而独取此在内之一真。上言‘目盲’、‘耳聾’、‘口爽’、‘心狂’、‘行妨’五者,下但言‘不為目’,盖举一,以包其四...
《老子》65_07_校笺_02_严可均
《老子》20_10_校笺_20_吴怡
吴怡云:“懒懒散散,好像没有一个目标。然而‘若无所歸’,只是表面上没有浅薄的目标,因为一般人的目标,只是求名求利;而修道之士,以道为歸。可是道是永恒的、广大的,因此好像没有一定的歸...
《老子》22_11_校笺_09_魏源
魏源云:“晁氏说之曰:‘严君平《老子指归》、《谷神子》注颇與诸本章句不同,如以《曲則全章》末十七字属下章之类。’姚氏鼐通下‘希言自然’、‘跂者不立’為一章,曰:‘全、言、然三字為韵...
《老子》76_03_校笺_09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前明有识,此举无情者,以气聚散为荣枯,有识者,以道存亡为生死。草木生則柔脆,死則堅强,則知人之为堅强之行者,是入死之徒。为柔弱之行者,是出生之类。”
《老子》02_02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天下”二字,当为衍文。帛书甲、乙本皆无。 又,王弼注云:“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
《老子》61_02_校笺_12_高亨
高亨云:“‘交’,当作‘父’,形近而讹。《鹖冠子·王铁篇》篇云:‘百父母;’旧校云:‘父或作交。’即‘父’、‘交’互误之证。《说文》:‘父,家长率教者。’引申则國君执政者亦可曰‘父...
《老子》80_03_校笺_03_毕沅
《老子》20_05_校笺_10_朱谦之
朱谦之云:“广明本、室町本作‘荒’,(景龙)碑本作‘忙’。‘忙’与‘茫’同,实‘芒’字,‘芒’借为‘荒’,即今‘茫’字。《诗经·长发》‘洪水芒芒’,《玄鸟》‘宅殷土芒芒’,传‘大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