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64_06_校笺_03_范应元
《老子》64_10_校笺_05_朱谦之
《老子》20_10_校笺_10_王昶
《老子》20_14_校笺_10_奚侗
《老子》72_05_校笺_02_朱谦之
《老子》74_03_校笺_04_张煦
《老子》75_02_校笺_05_马叙伦
《老子》43_04_校笺_03_水海
水海按:“不言之教”,其“不言”与孔丘的“无言”相近。《论语·阳货》记载:“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无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老子》25_04_校笺_08_清世祖
《老子》45_04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帛书乙本作“盈如冲亓□□□□□□□□巧如拙□□□□□□□絀”。乙本释文作“盈如冲,其【用不窮。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辯如訥,大赢如】絀”。我仔细勘审《马王堆汉墓帛书》(...
《老子》26_01_校笺_13_魏源
魏源云:“根本必重於枝叶,君上必静於臣下,故取以喻也。躁者,动之甚也。車行日五十里,师行日三十里,以輜、重在后,不敢远離,是輕之本乎重也。雖有榮華游觀之地,而不及超然燕處,是动以静...
《老子》45_音韵_06_本章韵读
《老子》28_06_校笺_08_马叙伦
《老子》04_05_校笺_08_马叙伦
《老子》06_03_校笺_04_于省吾
于省吾云:“按:旧多读‘勤’如字,洪颐煊读‘用之不勤’之‘勤’为‘廑’,训为弱少。用之弱少,不辞甚矣。‘勤’应读作‘覲’,金文‘勤’、‘覲’并作‘堇’。《宗周钟》‘王肇遹省文武堇彊...
《老子》10_02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范‘氣’作‘炁’,嵇康《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曰:‘專氣致柔;’盖本此文。则嵇所据本亦作‘致’。王弼注曰:‘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臧疏引节解曰:‘大道流布,若婴兒...
《老子》12_05_校笺_08_范应元
范应元云:“人多以听声為聪,而鲜能反听于无声之声,可谓聾也。” 又,高明云:“甲、乙本语序与今本不同,除第一句同作‘五色使人目盲’之外,甲、乙本第二句‘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相当于...
《老子》57_06_校笺_07_张煦
《老子》34_07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是以聖人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严遵、王弼同古本。是以聖人体道无欲,終不自為大也,故以其終不自為大,萬物自然歸之,故能成其大矣。一有纤毫之私欲,則物不歸之,安能...
《老子》15_04_校笺_11_马叙伦
马叙伦云:“宋河上作‘與兮’,臧疏、罗卷、易州、磻溪、馆本、赵并无‘兮’字,下同。弼注曰:‘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则王作‘豫然’。《文子·上仁篇》引作‘豫兮其若冬涉大川’...
《老子》61_03_校笺_07_魏源
魏源云:“‘天下之牝,常以静勝牡。牝以静為下。’又一本无‘以静為下’四字。吴澄则谓‘下牝字疑衍’,按:吴说得之而未尽,盖下‘牝’字,当在‘牡’字之下,乃倒文,非衍文也。陈象古读‘牝...
《老子》80_01_校笺_13_高明
高明云:“帛书甲本‘使十百人之器勿用’,乙本作‘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王本作‘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从文义分析,三者皆有夺字,均非全文。河上本作‘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过去俞樾谓...
《老子》69_04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楼宇烈之说是。帛书甲、乙本“執无兵”皆在“乃无敵”前,盖《老子》原文如此。河上公诸本误倒,传写者乱之。王弼已经看出误倒而不从,注文则正次序。作“乃”字是《老子》本文,王弼谓...
《老子》21_05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高说是。帛书甲、乙本皆作“請(简作请)”(qíng),“請(简作请)”即為“情”的假借(上古二字皆為耕部,属叠韵假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請,假借為情。《荀子·...
《老子》69_今译
《老子》24_01_校笺_14_张舜徽
张舜徽云:“帛书甲、乙本‘企’作‘炊’,盖由‘企’或作‘跂’,又以形近而讹‘跂’为‘炊’耳。此处按文例,自当二句对举。今本有‘跨者不行’,是也。帛书甲、乙本独缺,盖由传写时误脱。”
《老子》45_06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作“靓勝炅”,乙本损掩。靓,与“静”、“靖”音同。洪兴祖《楚辞补注》注《九辩》“靚杪秋之遥夜兮”云:“靓,音静。”聂石樵《楚辞新注》云:“靓,读為靖,……《文选·思玄...
《老子》26_02_校笺_09_朱谦之
朱谦之云:“磻溪、楼正、高翻、王羲之本并同(作‘君子’)。高本汉本无‘是以君子’四字。又御注、景福二本‘輜’作‘’,罗云:‘乃輜之别构。’”又云:“洪、徐之说是也。方日升《韵会小补...
《老子》48_01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作“為□□□□”,损掩“學者日益”四字,《甲本释文》已校补;帛书乙本如此。今从乙本。道藏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王羲之本、顾欢本、景龙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敦煌己本...
《老子》04_01_校笺_14_马叙伦
马叙伦云:“磻溪作‘或似不盈’。成疏曰:‘而言或不盈者’,则成亦作‘或不盈’。孙盛《老子疑问反讯》及《后汉书·黄宪传》注引并同。《后汉书·刘祐传》‘延笃贻祐书’曰:‘沖而不盈’,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