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35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30_05_校笺_02_范应元

<p>《老子》30_05_校笺_02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憍’,矜也;旧本亦与‘驕’通。‘伐’,自称美也。决之而勿矜其能,勿伐其功,勿憍其势···。”
04111

《老子》09_05_校笺_12_水海

<p>《老子》09_05_校笺_12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功遂身退”,帛书本是为证,《牟子·理惑论》一引即同帛书本,《汉书·疏广传》载疏广所见古《老子》本亦同帛书本。王弼本原亦作“功遂身退”,因“遂”义与“成”同...
0415

《老子》57_述评

<p>《老子》57_述评</p>-齐物书舍
老子这一章节比较集中地宣扬了“无为”的政治思想。《老子》本章的主旨,被王弼概括为“崇本”。 《老子》“崇”的“本”是指什么呢?就是“无为”、“好静”、“无事”、“欲无欲”,此“四者...
04114

《老子》13_04_校笺_03_王安石

<p>《老子》13_04_校笺_03_王安石</p>-齐物书舍
王安石注云:“得失若驚,此寵之所以為辱也。”
04111

《老子》64_02_校笺_02_马叙伦

<p>《老子》64_02_校笺_02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文选·养生论》注引‘未’上无‘其’字。臧疏‘兆’上误多‘逃’字。‘兆’,当作兆。”
04112

《老子》21_02_校笺_04_焦竑

<p>《老子》21_02_校笺_04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怳’、‘惚’,古本并作‘芒’、‘芴’。”
04115

《老子》71_03_校笺_04_俞樾

<p>《老子》71_03_校笺_04_俞樾</p>-齐物书舍
俞樾云:“上文已言‘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此又言‘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则文復矣。《韩非子·喻老》作‘聖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当从之。盖上言病病,故不病;此言不病,故无...
04115

《老子》77_08_校笺_03_焦竑

<p>《老子》77_08_校笺_03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功成而不居’,一作‘功成不處’。”
04115

《老子》28_03_校笺_05_王弼

<p>《老子》28_03_校笺_05_王弼</p>-齐物书舍
王弼注云:“婴兒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04114

《老子》04_05_校笺_08_马叙伦

<p>《老子》04_05_校笺_08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磻溪、赵写‘誰’上有‘其’字。··按《说文》曰:‘像,似也。’此作‘象’,省。”
04110

《老子》31_01_校笺_12_郑良树

<p>《老子》31_01_校笺_12_郑良树</p>-齐物书舍
郑良树云:“帛书《老子》作‘夫兵者,不祥之器’,根本就没有‘佳’字;大概古本《老子》一本作‘夫兵者’,一本作‘隹兵者’,‘夫’与‘隹’皆虚字助辞(隹,今作‘唯’),其后‘隹’改作‘...
04112

《老子》17_03_校笺_07_毕沅

<p>《老子》17_03_校笺_07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陈象古作‘其次畏而侮之’。明皇、陆希声并作‘其次畏之侮之’。”
04114

《老子》24_音韵_02_朱谦之

<p>《老子》24_音韵_02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按行、明、彰、長,阳部;功,东部,此阳、东通韵。”
0419

《老子》72_03_校笺_03_范应元

<p>《老子》72_03_校笺_03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夫惟无猒,是以无猒’,古本。‘猒’,如‘天厭之’之‘厭’。”
0415

《老子》42_07_校笺_03_薛蕙

<p>《老子》42_07_校笺_03_薛蕙</p>-齐物书舍
薛蕙云:“‘或益之而損’,一无‘或’字。”
0418

《老子》43_音韵_03_邵若愚

<p>《老子》43_音韵_03_邵若愚</p>-齐物书舍
邵若愚云:“‘間’,音澗。”
04113

《老子》48_01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48_01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句,帛书甲本作“為□□□□”,损掩“學者日益”四字,《甲本释文》已校补;帛书乙本如此。今从乙本。道藏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王羲之本、顾欢本、景龙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敦煌己本...
04110

《老子》27_06_校笺_06_刘师培

<p>《老子》27_06_校笺_06_刘师培</p>-齐物书舍
刘师培云:“按《淮南子·道应训》引《老子》作‘人无棄人,物无棄物’,则上句‘故’字下当有‘人’字,下句亦当有‘物’字,今本均脱,当从《淮南子》补。傅奕本与《淮南子》同。”
0418

《老子》49_05_校笺_02_高明

<p>《老子》49_05_校笺_02_高明</p>-齐物书舍
高明云:“邢玄本开始无‘信者’二字,似脱漏。” 又,河上公注云:“百姓為信,聖人因而信之;百姓為不信,聖人化之使信也。百姓德化聖人為信。”
0418

《老子》28_01_校笺_11_柳存仁

<p>《老子》28_01_校笺_11_柳存仁</p>-齐物书舍
柳存仁云:“‘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此节他本除吴澄外,皆作本章第一节。‘為天下谿’第二句,玄宗《注》本‘谿’误作‘俗’。明太祖云:‘此务教人不...
0417

《老子》53_07_校笺_14_陈奇猷

<p>《老子》53_07_校笺_14_陈奇猷</p>-齐物书舍
陈奇猷云:“‘夸’即‘匏’之省文。《尔雅·释乐》疏云:‘瓠,匏也。以匏为底,故八音謂笙为匏。”则笙亦得称匏。《释名·释乐器》:‘竹之贯匏,以瓠为之,故曰匏也,竽亦是也,其中汙空,以...
0418

《老子》59_01_校笺_06_毕沅

<p>《老子》59_01_校笺_06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人’,陆希声作‘民’;‘若’,王弼作‘如’。”水海按:今王弼注云:“‘莫若’,犹莫过也。”张之象王本如此作“若”,道藏王弼本和道藏集注本中王注皆作“如”。疑王弼注原作“...
04112

《老子》14_10_校笺_05_焦竑

<p>《老子》14_10_校笺_05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是謂惚怳’,(龙兴观)碑本无四字,古本作‘芴芒’。”
04111

《老子》64_12_校笺_06_成玄英

<p>《老子》64_12_校笺_06_成玄英</p>-齐物书舍
成玄英疏云:“此戒慎学人,令道心坚固,終始如一,岂有敗乎?”
0419

《老子》20_05_校笺_11_罗运贤

<p>《老子》20_05_校笺_11_罗运贤</p>-齐物书舍
罗运贤云:“按‘荒’借为‘巟’。《说文》引《周易》‘包’,今《泰卦》作‘包荒’。《释文》云:‘荒,本亦作巟。’此‘荒’、‘巟’古通之证也。《说文》:‘巟,水广也。’引申为凡大之称。...
04111

《老子》67_14_校笺_07_水海

<p>《老子》67_14_校笺_07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高明说是。本章主要讲的是“三寳”,这里讲的是“三寳”之首“慈”,“善”不属于“三寶”,“以善”為衍文明矣。
04114

《老子》68_02_校笺_13_水海

<p>《老子》68_02_校笺_13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与”。“與”,争、戰之义。《左传·哀公九年》“宋方吉,不可與也”,杜帛书老子校笺译评356预注:“不可與戰。”《国语·越语下》“彼来从我,固守勿與”,韦昭注...
0417

《老子》21_音韵_01_江有诰

<p>《老子》21_音韵_01_江有诰</p>-齐物书舍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容、從韵(东部),物、惚韵(脂部,惚呼橘反),恍、象韵(阳部),惚、物韵(脂部),冥、精韵(耕部),真、信部(真部,信平声),去、甫韵(鱼部)。高本汉“自古及今”...
0415

《老子》72_04_校笺_04_张煦

<p>《老子》72_04_校笺_04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吕等无‘而’字。”
0419

《老子》07_02_校笺_02_彭耜

<p>《老子》07_02_校笺_02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黄‘天地’下有‘之’字,程无‘者’字。”
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