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3_01_校笺_13_苏辙
《老子》75_音韵_04_本章韵读
《老子》47_03_校笺_04_张煦
《老子》28_01_校笺_03_严可均
《老子》31_07_校笺_05_纪昀
《老子》66_06_校笺_04_毕沅
《老子》81_07_校笺_04_朱谦之
朱谦之云:“赵(孟頫)本作‘人之道’,无‘聖’字。‘人’与‘天’对,文胜;然非老子本谊。”水海按:《老子》所说的“為而不争”,正指“人之道”而言;而“聖人之道”乃為“无為”“不争”...
《老子》75_03_校笺_11_高明
高明云:“世传本此段经文可分成两种句型,如王弼、河上诸本均作‘以其求生之厚’;而傅奕本作‘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景龙碑、敦煌辛诸本作‘以其生生之厚’。‘求生’与‘生生’语义不同。易...
《老子》77_03_校笺_07_罗振玉
《老子》54_06_校笺_08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修道於國,俗易风移,还淳反朴,不偏於所近;一鄉修道,犹未為遍,一國尽修,乃豐厚。夫百姓归厚,在君之化,修之庙堂,德流海外者,盖内正其身,不言而化,不教而理,下之应上,...
《老子》54_音韵_07_水海
《老子》09_05_校笺_16_吴澄
《老子》58_07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民之迷也’,纂微、苏、五注、曹、达真、陈、叶、清源、黄、邵并无‘也’字。‘其日固已久矣’,纂微、司马、苏、曹、陈并作‘其日固久’。清源‘已’作‘以’字。”
《老子》24_06_校笺_17_朱谦之
朱谦之云:“按:‘贅’字,馆本、遂州本作‘餟’,非。《方言》卷十二:‘餟,馈也;’《字林》:‘餟,以酒沃也,祭也。’‘餟行’无义,盖音近而误。按:‘行’读作‘形’是也。《庄子·骈拇...
《老子》27_03_校笺_08_王昶
《老子》02_01_校笺_03_彭耜
《老子》02_04_校笺_01_校勘
《老子》29_02_校笺_06_严可均
《老子》51_05_校笺_01_校堪
此两句,帛书甲本前句作“夫莫之时”,“时”即“爵”之省形,帛书《老子甲本释文》就校为“爵”,句末无“也”字;后句同。帛书乙本前后两句皆同。今从乙本。严遵本、顾欢本、敦煌己本、遂州本...
《老子》29_05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作“或炅或□”,“吹”字损掩,《甲本释文》已校补;乙本作“或熱(简作热)”,“熱(简作热)”即“炅”的后起字,误脱“或吹”二字。《乙本释文》校注云:“‘或熱(简作热)...
《老子》55_06_校笺_11_朱谦之
朱谦之云:“‘嗄’,河上、柰卷作‘啞’,傅作‘歎’,严作‘嚘’。按:《庄子·庚桑楚篇》‘儿子終日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释文》:‘嘷’本又作‘號’,‘嗄’本又作‘嚘’。古抄卷子本...
《老子》11_03_校笺_03_彭耜
《老子》33_06_校笺_11_严復
《老子》34_05_校笺_02_彭耜
《老子》14_13_校笺_02_毕沅
《老子》17_03_校笺_11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畏’、‘侮’二字,谊不相关,在道德衰降上分成二个阶级,故重‘其次’二字。《释文》出‘次侮’二字,可证王本重‘其次’二字。诸本不重,非是。按:此謂其次之世,为君者见...
《老子》20_06_校笺_11_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云:“‘若亨太牢’,王本‘亨’字,陆氏读为‘烹’,河上公读为‘享’。又改‘亨’作‘饗’。现在河上本、王弼本皆作‘享’。《玉烛宝典》三引此文作‘饗’,與陆所引河上本合。盖唯一...
《老子》41_03_校笺_06_俞樾
俞樾云:“今按:王说是也。‘下士聞道,大而笑之’,与上文‘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两句相对。傅奕本作‘上士聞道,而勤行之’,‘下士聞道,而大笑之’,盖误移两‘而’字于句首,然下句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