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44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20_15_校笺_04_成玄英

<p>《老子》20_15_校笺_04_成玄英</p>-齐物书舍
成玄英疏云:“河上本作‘海’。‘晦’者,暗也。”
0289

《老子》67_13_校笺_12_高亨

<p>《老子》67_13_校笺_12_高亨</p>-齐物书舍
高亨云:“按:‘戰’,傅本作‘正’。‘正’读为征,征、守义亦相对。”
0399

《老子》20_音韵_02_邓廷桢

<p>《老子》20_音韵_02_邓廷桢</p>-齐物书舍
邓廷桢云:“恶、若为韵。古音善惡、好惡皆作去声,后世强分善惡之惡,为入声。‘若’字,《诗经·烝民》與‘赋’韵,《大田》、《闷宫》皆與‘硕’韵。‘硕’古音與‘柘’韵同。《生民》‘柘’...
0389

《老子》21_05_校笺_12_高明

<p>《老子》21_05_校笺_12_高明</p>-齐物书舍
高明云:“帛书甲本‘中有請吔’,乙本作‘其中有請呵’,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其中有精’。从本节经文分析,下文既言‘其中有信’,上文似当作‘其中有情’,前后句型一律。可见帛书甲本前句夺...
0309

《老子》69_音韵_06_本章韵读

<p>《老子》69_音韵_06_本章韵读</p>-齐物书舍
本章韵读:客、尺,铎部。行、兵,阳部;臂、敵,锡部。敵,锡部;若,铎部,锡铎合韵。寳,幽部;勝,蒸部;幽蒸合韵。
0439

《老子》70_音韵_04_本章韵读

<p>《老子》70_音韵_04_本章韵读</p>-齐物书舍
本章韵读:知、知,支部;行、行,阳部。宗,侵部;君,文部;侵文合韵。知、知,支部。希,微部;貴,物部;微物通韵。矣,之部;玉,屋部;屋之合韵。
0309

《老子》39_14_校笺_07_徐仁甫

<p>《老子》39_14_校笺_07_徐仁甫</p>-齐物书舍
徐仁甫云:“‘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按:两‘非’字不能同用。此两种句法误合为一。一本作‘此非以賤為本耶’,一本作‘此以賤為本邪非乎’。《战国策·齐策》引作‘是其賤之本與,非夫!’...
0329

《老子》24_音韵_01_江有诰

<p>《老子》24_音韵_01_江有诰</p>-齐物书舍
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行、明、彰、功、長、行韵(阳、东通韵,功叶音光),惡、處韵(鱼部,處,去声)。
0519

《老子》41_04_校笺_02_罗振玉

<p>《老子》41_04_校笺_02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敦煌本‘笑’下有‘之’字。”水海按:敦煌戊本谓“不笑之,不足以為道”。
0409

《老子》73_04_校笺_15_张松如

<p>《老子》73_04_校笺_15_张松如</p>-齐物书舍
张松如云:“劳说详辩,甚是。帛书甲本作‘彈而善謀’,乙本作‘單而善謀’,‘彈’、‘單’似均‘墠’之讹,是古本已作‘墠’矣,亦乃‘坦’之借字也。”
0389

《老子》74_01_校笺_05_武内义雄

<p>《老子》74_01_校笺_05_武内义雄</p>-齐物书舍
武内义雄云:“‘民不畏死’,敦、遂二本‘民’下有‘常’字,景福本无。‘惧之’句末敦一本有‘哉’字,诸本无。”
0409

《老子》75_03_校笺_07_易顺鼎

<p>《老子》75_03_校笺_07_易顺鼎</p>-齐物书舍
易顺鼎云:“按:‘求生之厚’,当作‘生生之厚’,《文选·魏都赋》‘生生之所常厚’,张载注引《老子》曰:‘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也;’谓通生生之情以自厚也。足证古本原作‘生生’。《淮...
0329

《老子》76_05_校笺_10_水海

<p>《老子》76_05_校笺_10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本章节主旨是崇柔戒强。“强大”和“堅强”词义通,都属于“强”的范畴,不必拘泥也。帛书甲、乙本已作“强大”,正与河上公本、王弼本等本同,《老子》原本当作“强大”。 又,河上公...
0319

《老子》77_03_校笺_03_范应元

<p>《老子》77_03_校笺_03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古本。”
0499

《老子》46_01_校笺_08_易顺鼎

<p>《老子》46_01_校笺_08_易顺鼎</p>-齐物书舍
易顺鼎云:“按:《文子·精诚篇》云:‘惟夜行者能有之,故卻走馬以糞,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或以‘車’字连上读,亦可为吴说作证。然《淮南子·览冥训》云:‘故卻走馬以糞,而車轨不接于远...
0359

《老子》27_11_校笺_09_水海

<p>《老子》27_11_校笺_09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老子》原本作“知”。帛书本和《韩非子·喻老》引即作“知”。“知(zhì)”,后来写作“智”,智慧、聪明之谊。《集韵》:“智,或作‘知’。”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矢部》:“知,...
0469

《老子》03_04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03_04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句,帛书甲本作“是以聲人之□□”,“聖(简作圣)”假作“聲”(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治也”二字损掩;帛书乙本如此,唯“聖”省作“取”,《乙本释文》径直校作“聖”(简化作“圣”...
0389

《老子》53_05_校笺_04_严可均

<p>《老子》53_05_校笺_04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服文綵’,御注、高翻作‘彩’。”
0289

《老子》08_01_校笺_03_想尔注

<p>《老子》08_01_校笺_03_想尔注</p>-齐物书舍
想尔注云:“水善能柔弱,像道。去高就下,避实归虚,常润利萬物,终不争,故欲令人法则之也。”
0629

《老子》32_09_校笺_03_焦竑

<p>《老子》32_09_校笺_03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猶川谷’,古本‘猶’作‘由’。‘之於’,一作‘之與’。‘江海’,古本下有‘也’字。”
0529

《老子》58_03_校笺_06_易顺鼎

<p>《老子》58_03_校笺_06_易顺鼎</p>-齐物书舍
易顺鼎云:“《御览》四百五十九《说苑》引《老子》曰:‘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乐,必顾其败。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禍。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按所引疑系...
0529

《老子》13_08_校笺_10_水海

<p>《老子》13_08_校笺_10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蒋锡昌说极是。“及”:若,如果。“无身”:无自身。意译为“不顾自身”或者“不自私其身”,皆不合老子之旨。 又,河上公注:“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
0369

《老子》58_09_校笺_05_范应元

<p>《老子》58_09_校笺_05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劌’,姑卫切,伤也。‘肆’,陈也。‘燿’,照之光也。是以聖人方正而不割截,清廉而不伤劌,端直而不陈设,光明而不炫燿。皆本自然,非有为也。”
0329

《老子》14_11_校笺_03_吴云

<p>《老子》14_11_校笺_03_吴云</p>-齐物书舍
吴云云:“‘其後’二字在‘迎之’之上,想二语倒转。”
0409

《老子》36_07_校笺_06_毕沅

<p>《老子》36_07_校笺_06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河上公、王弼并作‘脱’。古无‘悦’字,作‘脱’者是。《庄子》、《说苑》作‘脱’。”
0599

《老子》36_08_校笺_19_蒋锡昌

<p>《老子》36_08_校笺_19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庄子·肤箧篇》:‘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故曰: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淮南子·道应训》:‘夫...
0339

《老子》17_06_校笺_09_朱谦之

<p>《老子》17_06_校笺_09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成功事遂’,按:景福本、法京敦甲本作‘成功遂事’,宜从之。‘百姓謂我自然’,河上本、王弼‘謂’上有‘皆’字。范应元本作‘百姓皆曰我自然’;《庄子·庚桑楚篇》郭注引作‘...
0539

《老子》18_02_校笺_10_刘师培

<p>《老子》18_02_校笺_10_刘师培</p>-齐物书舍
刘师培云:“按:‘大僞’与‘仁義’对文,则‘大’非大小之大···‘大’即‘汰’字。《新书·道术篇》:‘厚志隐行谓之洁,反洁为汰;’则‘大’者,夸诞之谓也。”
0309

《老子》20_11_校笺_11_水海

<p>《老子》20_11_校笺_11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奚氏、于氏之说是也。“遣”(wèi),通“匱”(kuì)。“遺”,上古余纽微部【ǐwei】;“匱”,群纽物部【qíwet】;微部【ei】和物部【et】,主要元音相同,故可对转,微物通韵,...
0269

《老子》38_03_校笺_10_高明

<p>《老子》38_03_校笺_10_高明</p>-齐物书舍
高明云:“众所周知,《老子》主张‘无為’,尤以‘虚者之无為’尚可成为道家最高标准‘上德’。如何才能达到此境界,《韩非子·解老》做了极其透彻的说明。他说:‘所以贵无為无思為虚者,谓其...
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