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3_04_校笺_04_蒋锡昌
《老子》59_05_校笺_05_张煦
《老子》60_05_校笺_07_河上公
《老子》38_音韵_06_本章韵读
《老子》04_05_校笺_09_朱谦之
朱谦之云:“按:室町本‘誰’上有‘其’字,下有‘之’字。无‘之’字是也。《广雅·释言》:‘子,似也。’‘吾不知誰子’即吾不知誰似也,语意已足。此段意谓神耶地耶?此世所称生杀之主,而...
《老子》53_07_校笺_04_范应元
《老子》32_09_校笺_15_成玄英
《老子》11_02_校笺_12_许永璋
《老子》57_03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寇、馆本、臧疏‘奚’作‘何’,赵、馆本‘其’作‘之’,《经幢》、馆本无‘哉’字。各本作‘吾何以知其然哉?’易州并无‘哉’字。···‘天下’二字涉上句而衍。”
《老子》34_02_校笺_06_严可均
《老子》15_01_校笺_10_朱谦之
朱谦之云:“俞说非也。依河上公注,‘善為士者’,当作‘善為道者’。傅奕本‘士’作‘道’,即其证。毕沅曰:‘道,河上公、王弼作士。’按:作‘道’是也,高翻本亦作‘道’。又按:此句与六...
《老子》17_02_校笺_04_王昶
《老子》80_05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至治之極,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六朝残卷无上六字,‘俗’作‘居’,‘業’作‘俗’。磻溪无‘至治之極’一句,无‘民各’二字,‘俗’作‘居’,‘業’作‘俗...
《老子》23_07_校笺_03_马叙伦
《老子》46_01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应无“車”字,帛书《老子》甲本即无此字。《文选·张景阳七命》注引王弼曰:“天下有道,修于内而已,故却走馬以糞田。”则亦无“車”字。《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老子·德经》...
《老子》28_10_校笺_16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器,形器也。自‘知雄’已下论脩性反德,則復歸於道。此云樸散為器者,明德全合道,即能应用。应用迹粗,涉於形器,故云‘樸散則為器’也。既涉形器,其材用必有精粗,故凡人用之...
《老子》50_10_校笺_04_刘师培
刘师培云:“《韩非子·解老》‘措’作‘錯’,‘容’作‘害’。‘措’、‘錯’古通。‘害’乃《韩非子》之误。‘容’、‘害’形近,涉上远诸‘害’而讹。”水海按:乾道本《韩非子》“容”作“...
《老子》07_04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私”字损掩,“與(简作与)”假作“舆”(上古二字皆为馀纽鱼部);乙本“與(简作与)”亦假作“舆”。道藏河上公本、景龙本无“不”字,无“與(简作与)”字,作“以其无私...
《老子》08_音韵_06_古棣
《老子》14_05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磻溪‘故’下有‘復’字。孙盛《老子疑问反讯》引作‘三者不可致詰,混然為一’。按:‘混’借為‘’。古书言混沌者,皆謂未分析。《说文》:‘,完木未析也。’今通用‘混’。”
《老子》61_03_校笺_19_范应元
《老子》68_03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作“□胃不静之德”,损掩一“是”字,“謂(简作谓)”省作“胃”或假作“胃”,“争”假作“诤”(上古二字皆为庄纽耕部)。帛书乙本作“是胃不争□德”,“謂”假作“胃”,损...
《老子》69_06_校笺_03_范应元
《老子》77_07_校笺_04_焦竑
《老子》46_06_校笺_03_焦竑
《老子》49_02_校笺_05_张舜徽
张舜徽云:“《老子》所言‘百姓’,谓群臣也。《尚书·尧典》:‘平章百姓。’郑注云:‘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礼记·郊特牲》:‘大庙之命,戒百姓也。’郑注云:‘百姓,王之亲也。’可...
《老子》37_05_校笺_04_张煦
《老子》15_08_校笺_06_王昶
《老子》19_04_校笺_14_高明
高明云:“帛书甲、乙本经文相同,与今本之主要差别是:首句‘此三言也’,今本多作‘此三者’,或谓‘三者’。所谓‘三言’,系指前述之‘聖智’、‘仁義’、‘巧利’而言。虽说‘三言’、‘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