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46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15_01_校笺_05_易顺鼎

<p>《老子》15_01_校笺_05_易顺鼎</p>-齐物书舍
易顺鼎云:“《文子·上仁篇》引此章云:‘古之善為天下者。’是亦指君而言。疑‘士’字或系‘天下’二字之误。”
04012

《老子》16_11_校笺_10_高明

<p>《老子》16_11_校笺_10_高明</p>-齐物书舍
高明云:“蒋氏之说虽辨,但是他设计的‘为人模范者便可为公,为公者便可为王’,此种三级递迁制度,於先秦历史无征,故难苟同。··劳氏认为‘公乃王,王乃天’之‘王’字,是‘全’的坏字;王...
04015

《老子》64_14_校笺_11_高亨

<p>《老子》64_14_校笺_11_高亨</p>-齐物书舍
高亨云:“‘復衆人之所過’,当作‘以復衆人之過’,王本捝一‘以’字,衍一‘所’字。‘以復衆人之過’与‘不貴難得之貨’,句法略同,义亦明莹。增‘所’字则赘矣。‘欲不欲’者,以不欲為欲...
04011

《老子》19_04_校笺_08_罗振玉

<p>《老子》19_04_校笺_08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景龙、景福二本均无‘以’字。”
04015

《老子》67_08_校笺_09_蒋锡昌

<p>《老子》67_08_校笺_09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器’,物也;物即万物也,解见二十八章。‘器長’,万物之長,即指人君而言,二十八章所谓‘官長’也。此言圣人儉嗇无事则民自富,故能廣而不匮。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万物之長,...
04015

《老子》21_01_校笺_11_水海

<p>《老子》21_01_校笺_11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此两句之训解,衆说纷纷,未有确诂。河上公注云:“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卑也。唯,独也。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從于道也。”唐玄宗注云:“孔,甚也。從,...
0406

《老子》41_02_校笺_04_高亨

<p>《老子》41_02_校笺_04_高亨</p>-齐物书舍
高亨云:“若,犹或也。留于心谓之存,去于心谓之亡,言中士聞道,有时则留之于心,有时则去之于心也。留于心谓之存者,《礼记·祭义》:‘致爱则存,致慤则著。’郑注:‘存著谓其思念也。’是...
0409

《老子》74_05_校笺_12_水海

<p>《老子》74_05_校笺_12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这两句是承上两句的议论,议论“代司殺者”的情况(非自然死亡的情况)。句首当有“夫”字。“夫”,发语词,引起议论,亦起提示下文的作用。马叙伦謂“夫”为衍文,非是。严遵本、傅奕...
0405

《老子》45_04_校笺_05_马叙伦

<p>《老子》45_04_校笺_05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伦谓‘大巧’句下及‘大辯’句下,应各有‘其用不□’一句,而今亡矣。石田羊一郎移‘大巧若拙’句于上,曰:‘大直’、‘大辯’两句下,仍有脱文。”
04014

《老子》03_今译

<p>《老子》03_今译</p>-齐物书舍
不尊崇贤才,使人民不争功名;不珍重难得的财货,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耀贪求的事物,使人民不去作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使人民的心灵净化,使人民的肚腹充实,使人民的志气减弱,使人民...
0406

《老子》17_01_校笺_16_范应元

<p>《老子》17_01_校笺_16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注云:“太上者,太古君上也。譽称美也。太古在上之君,无为无欲,道化流行,不见其迹,下民各得其所,但知有君而已。”
0409

《老子》67_13_校笺_09_张煦

<p>《老子》67_13_校笺_09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吕等作‘以戰則勝’。”
0405

《老子》68_音韵_04_本章韵读

<p>《老子》68_音韵_04_本章韵读</p>-齐物书舍
本章韵读:武、怒、與、下,鱼部。德、極,职部;人、天,真部。
04013

《老子》24_05_校笺_05_成玄英

<p>《老子》24_05_校笺_05_成玄英</p>-齐物书舍
成玄英疏云:“矜夸自高,骄慢陵物,此乃愚短,其德岂長?”
0406

《老子》51_02_校笺_02_马叙伦

<p>《老子》51_02_校笺_02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馆本‘勢’作‘孰’。”
04012

《老子》06_01_校笺_03_陈景元

<p>《老子》06_01_校笺_03_陈景元</p>-齐物书舍
陈景元云:“《河上公章句》:‘谷’音育,训养也。”
0407

《老子》32_08_校笺_06_水海

<p>《老子》32_08_校笺_06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老子》故本当作“俾道之在天下也”。“俾”(bǐ),使。诸本作“譬”,当为音假(“俾”,帮纽支部;“譬”,滂纽锡部。帮、滂同为双唇声,而构成旁纽双声。支部和锡部,主要元音相...
04010

《老子》33_01_校笺_07_水海

<p>《老子》33_01_校笺_07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朱谦之、古棣之说皆非。帛书甲、乙本出土,说明《老子》故本每句句末皆有“也”字,并非南北朝以来传抄者所加之字。至于古棣说《老子》为格律诗,各句加“也”就散文化云云,并不能作为...
0407

《老子》65_04_校笺_06_马叙伦

<p>《老子》65_04_校笺_06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按:卷子馆本、成疏‘福’作‘德’,‘德’字是。《庄子·达生篇》曰:‘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賊生;’是其例证。磻溪‘知’作‘智’,无‘也’字。六朝残卷同(指傅本作‘知’)。”
04013

《老子》38_11_校笺_06_王昶

<p>《老子》38_11_校笺_06_王昶</p>-齐物书舍
王昶云:“至元两‘處’字作‘居’。”
0408

《老子》72_01_校笺_04_毕沅

<p>《老子》72_01_校笺_04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河上无‘則’字,王弼无‘矣’字。”按:道藏河上本有“則”字,宋刊河上本則无“則”字。
0405

《老子》26_02_校笺_16_明太祖

<p>《老子》26_02_校笺_16_明太祖</p>-齐物书舍
明太祖云:“持身之道如是,凡君子举事,必先以身為重,然后度所行之事,可全身立名者,方乃施之。所以下‘重、静、輕、躁’四字,乃云不欲胡為輕发,亦不许犹豫也。終日行者,行道心也;不離輜...
0405

《老子》46_02_校笺_02_罗运贤

<p>《老子》46_02_校笺_02_罗运贤</p>-齐物书舍
罗运贤云:“《西都赋》引‘戎馬生郊’。”
04011

《老子》13_05_校笺_07_朱谦之

<p>《老子》13_05_校笺_07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驚’借为‘警’,《易》‘震驚百里。’郑注:‘驚之言警戒也。’”
04015

《老子》17_音韵_03_水海

<p>《老子》17_音韵_03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有【xǐwe】,之部;譽【ǐa】,鱼部;之部【】和鱼部【a】主要元音相近,可以旁转,之鱼合韵(之鱼合韵,是《诗经》通例,如《...
04010

《老子》20_12_校笺_05_蒋锡昌

<p>《老子》20_12_校笺_05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我愚人之心也哉’,李荣‘也’字无。谓圣人居心,无识无求,一若愚人也。”
04013

《老子》21_08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21_08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句,帛书甲本“父”作“仪”(為“父”的异体),《甲本释文》已校作“父”;帛书乙本同此句。今从乙本。想尔本、索洞玄本、遂州本、馆本此句作“以閲終甫”。其他诸通行本皆作“以閲衆甫”。
04014

《老子》42_06_校笺_03_彭耜

<p>《老子》42_06_校笺_03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而王公以為稱’,清源‘公’下有‘自’字。”
0405

《老子》50_08_校笺_05_王先慎

<p>《老子》50_08_校笺_05_王先慎</p>-齐物书舍
王先慎云:“備、被义同。《广雅·释诂》:‘備,具也。’《史记·绛侯世家》集解引张揖注:‘被,具也。’故本书作‘備’,王弼本作‘被’。甲兵以在己者言,明作‘備’、作‘被’二字并通。河...
0408

《老子》04_05_校笺_05_王昶

<p>《老子》04_05_校笺_05_王昶</p>-齐物书舍
王昶云:“开元、至元无‘誰’下‘之’字。”
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