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49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36_01_校笺_05_焦竑

<p>《老子》36_01_校笺_05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歙’,古本作‘翕’。‘歙’,音吸,敛也,聚也。‘張’,開大也。”
04010

《老子》14_12_校笺_03_毕沅

<p>《老子》14_12_校笺_03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河上、王弼无(‘以’前之)‘可’字。”
04014

《老子》60_音韵_01_江有诰

<p>《老子》60_音韵_01_江有诰</p>-齐物书舍
江有诰韵读谓无韵。姚文田谓:鮮、神、神、人韵(七真平声)。奚侗谓:鮮、神、神、人、人、人韵。陈柱谓:鮮、神、神、人、人、人、焉韵。
0408

《老子》16_07_校笺_02_马叙伦

<p>《老子》16_07_校笺_02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知常曰明’,馆本无‘曰’字。”
0408

《老子》17_03_校笺_13_马叙伦

<p>《老子》17_03_校笺_13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按:陆《音义》书‘次侮’二字,则陆亦作‘其次侮之’。磻溪、馆本并不重‘其次’二字。赵写‘侮’字作‘母’。”
04011

《老子》80_01_校笺_08_罗振玉

<p>《老子》80_01_校笺_08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使有什伯之器’,敦煌辛本作‘使民有什伯之器’,庚本作‘使人有仟伯人之器’。”水海按:今见敦煌庚本后句作“使有阡陌人之器而不用”。罗失校也。
0407

《老子》39_01_校笺_02_水海

<p>《老子》39_01_校笺_02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训“一”为“元气”说是也。“元气”是由太初混沌的道经过长期发展的产物。“元气”是有名之物,道是无名之物。可见“一”不是“道”。然而它近于“道”。
04011

《老子》22_02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22_02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窪’,乌瓜反,简文:乌麻反,顾云:洿。‘蔽’,必世反。”
04011

《老子》72_音韵_02_水海

<p>《老子》72_音韵_02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民之不畏威,則大威將至矣。”威【ǐwei】,微部;至【tǐēt】,质部。微部【ei】和脂部【ei】主要元音相近,而韵尾相同,可以旁转;脂部【ei】和质部【et】主要元音相同,可以对转...
04010

《老子》76_01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76_01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句,帛书甲本前句同;后句作“其死也植仞賢强”,《甲本释文》校注云:“通行本作‘其死也堅强’。‘植’,当即《说文》之‘框(gèn)’,《广雅·释诂》:‘挺、框、终、碎(cuì),竟也...
04011

《老子》27_11_校笺_05_严可均

<p>《老子》27_11_校笺_05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雖知’,河上、王弼作‘雖智’。”
04013

《老子》31_08_校笺_12_水海

<p>《老子》31_08_校笺_12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此二句,从帛书甲、乙本看来,经文明达,经义合《老子》“俭武戒殺”之旨。景龙碑本除句末“也”字之外,同帛书甲、乙本,可知帛书本不误也。然其他诸本,文字殊异,或传抄之错乱,或注...
04015

《老子》11_03_校笺_05_焦竑

<p>《老子》11_03_校笺_05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埏’,司马、碧虚作‘挻’。‘埏’,始然反。《考工记》曰:‘埏,和。’‘埴,黏也。’和水土烧以為陶也。”
0406

《老子》33_03_校笺_06_水海

<p>《老子》33_03_校笺_06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老子》故本当有“者”字。这几句都是用“··者···也”标准格式表示的判断句。又,“勝”,勝利,与“負”相反,此处意为战勝、克服。《老子》并不否定“勝人”,而是主张“不争而...
04010

《老子》20_05_校笺_06_严可均

<p>《老子》20_05_校笺_06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忙其未央’,御注作‘荒其’,河上、王弼‘荒’下有‘兮’字,句末有‘哉’字。”
04014

《老子》20_11_校笺_07_马叙伦

<p>《老子》20_11_校笺_07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我獨若遺’,按:范、寇、白、赵、磻溪并有‘而’字;易州、彭、张嗣成、臧疏、吴、赵写、馆本并同此。臧疏‘遣’误作‘道’。”
04012

《老子》67_07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67_07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语,帛书甲本作“□,故能廣”,损掩“儉”字,《甲本释文》已校补。帛书乙本作“檢,敢能廣”,“儉”借作“檢”,“故”假借作“敢”(上古二字皆为見母),《乙本释文》已校改。今从《乙...
0407

《老子》39_03_校笺_06_唐玄宗

<p>《老子》39_03_校笺_06_唐玄宗</p>-齐物书舍
唐玄宗疏云:“神者,妙萬物以为言,由得一故,故能通变无方,不可形诘尔。水注川为溪,注溪为谷,言谷得一,故能泉源流润,盈满不竭尔。”
0408

《老子》77_06_校笺_10_蒋锡昌

<p>《老子》77_06_校笺_10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按:《老子》‘以’字作介词用者,有后置之例,说详一章。‘孰能有餘以奉天下’,猶云‘孰能以有餘奉天下’也。以此为校,王本最长。”
04013

《老子》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

<p>《老子》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古本有‘知’、‘以’二字。”
04012

《老子》53_03_校笺_09_罗运贤

<p>《老子》53_03_校笺_09_罗运贤</p>-齐物书舍
罗运贤云:“《意林》引‘徑’作‘俓’。”
0408

《老子》32_01_校笺_05_高亨

<p>《老子》32_01_校笺_05_高亨</p>-齐物书舍
高亨云:“胡适曰:‘道常无名樸,五字为句。’亨按:‘名’下疑捝‘之’字。三十七章曰:‘吾將镇之以无名之樸;’无名之樸即道也。是其证。常猶固也。”
0408

《老子》33_05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33_05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语,帛书甲本作“□□□,□也”,损掩“知足者,富”四字,《甲本释文》已校补;乙本同此。今从乙本。傅奕本、白文本、范应元本皆同此,与帛书乙本合。其他诸本皆无“也”字。
0407

《老子》62_08_校笺_03_彭耜

<p>《老子》62_08_校笺_03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不曰’,‘曰’纂微、曹、陈作‘日’。‘邪’,李以遮切,疑问之辞,亦作‘耶’。”
0406

《老子》64_14_校笺_11_高亨

<p>《老子》64_14_校笺_11_高亨</p>-齐物书舍
高亨云:“‘復衆人之所過’,当作‘以復衆人之過’,王本捝一‘以’字,衍一‘所’字。‘以復衆人之過’与‘不貴難得之貨’,句法略同,义亦明莹。增‘所’字则赘矣。‘欲不欲’者,以不欲為欲...
04011

《老子》19_04_校笺_08_罗振玉

<p>《老子》19_04_校笺_08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景龙、景福二本均无‘以’字。”
04015

《老子》67_08_校笺_09_蒋锡昌

<p>《老子》67_08_校笺_09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器’,物也;物即万物也,解见二十八章。‘器長’,万物之長,即指人君而言,二十八章所谓‘官長’也。此言圣人儉嗇无事则民自富,故能廣而不匮。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万物之長,...
04015

《老子》21_01_校笺_11_水海

<p>《老子》21_01_校笺_11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此两句之训解,衆说纷纷,未有确诂。河上公注云:“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卑也。唯,独也。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從于道也。”唐玄宗注云:“孔,甚也。從,...
0406

《老子》41_02_校笺_04_高亨

<p>《老子》41_02_校笺_04_高亨</p>-齐物书舍
高亨云:“若,犹或也。留于心谓之存,去于心谓之亡,言中士聞道,有时则留之于心,有时则去之于心也。留于心谓之存者,《礼记·祭义》:‘致爱则存,致慤则著。’郑注:‘存著谓其思念也。’是...
0409

《老子》74_05_校笺_12_水海

<p>《老子》74_05_校笺_12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这两句是承上两句的议论,议论“代司殺者”的情况(非自然死亡的情况)。句首当有“夫”字。“夫”,发语词,引起议论,亦起提示下文的作用。马叙伦謂“夫”为衍文,非是。严遵本、傅奕...
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