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53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78_02_校笺_02_彭耜

<p>《老子》78_02_校笺_02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以其无以易之也',李'易'如字,移也,改也;纂微、苏、曹、陈并上无'以'字,下无'也'字;叶同上,又无'其'字。'
03915

《老子》48_04_校笺_07_马叙伦

<p>《老子》48_04_校笺_07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河上注曰:‘德与道合則无所不施,无所不為也。’則河上本亦作‘則无不為’。”
0398

《老子》29_02_校笺_07_张煦

<p>《老子》29_02_校笺_07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吕等无‘夫’字。”
0398

《老子》04_05_校笺_02_彭耜

<p>《老子》04_05_校笺_02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吾不知誰之子’,纂微、司马、陈并无‘之’字。‘象帝’,李如字,象,似也。”
03911

《老子》05_05_校笺_09_蒋锡昌

<p>《老子》05_05_校笺_09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强本成疏:‘多聞、博赡也。’是成作‘多聞’。二十三章‘希言自然’、四十三章‘不言之教’,‘多言’为‘希言’或‘不言’之反;老子自作‘多言’,不作‘多聞’或‘言多’也。”
03914

《老子》61_03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61_03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三句,帛书甲本作“牝恒以靓勝牡,为亓靓□,□宜為下”,“静”假作“靓”(上古二字皆为从纽耕部),损第二句句末的“也”字和第三句句首的“故”字,无第三句句末的“也”字。帛书乙本作“...
03913

《老子》68_04_校笺_02_焦竑

<p>《老子》68_04_校笺_02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古之極’,古本下有‘也’字。”
03911

《老子》06_03_校笺_09_冯达甫

<p>《老子》06_03_校笺_09_冯达甫</p>-齐物书舍
冯达甫云:“綿綿,謂引气匀、缓、细、长,連綿不止。导引真气到达一定程度时,鼻息微微,若存若无,有似胎儿没有外呼吸,但有旺盛的内呼吸而已。这是人类在高度入静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本能。綿綿...
03910

《老子》57_10_校笺_04_纪昀

<p>《老子》57_10_校笺_04_纪昀</p>-齐物书舍
纪昀云:“按:一本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水海按:节解云:“谓人无情欲,守一坚固,则精气淳厚不衰耗也。”似节解本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王卡谓陈景元本亦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
03913

《老子》15_11_校笺_14_张舜徽

<p>《老子》15_11_校笺_14_张舜徽</p>-齐物书舍
张舜徽云:“此句各本不同,皆有‘孰能’二字居句首,王弼本作‘孰能濁以静之徐清’,语尤晦解。帛书甲、乙本均无‘孰能’二字,文句整齐,今从写正。”
0398

《老子》67_03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67_03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语,帛书甲本作“若宵,細久矣”,“肖”假作“宵”。帛书乙本作“若宵,久矣亓細也夫”,“肖”假作“宵”,《乙本释文》即校为“肖”。今从《乙本释文》。严遵本作“若肖,久其小矣”。遂...
03910

《老子》76_03_校笺_04_马叙伦

<p>《老子》76_03_校笺_04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死’,《列子》作‘化’。··按:‘徒’,读为‘道途’之‘途’。”
0395

《老子》43_02_校笺_02_彭耜

<p>《老子》43_02_校笺_02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无有入於无間’,李:‘間’去声,言道体混然,曾无間隙。”
0396

《老子》25_02_校笺_05_严可均

<p>《老子》25_02_校笺_05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王弼作‘宗寞’,河上、今王弼作‘寂兮寥兮’。”
03911

《老子》02_06_校笺_10_宋常星

<p>《老子》02_06_校笺_10_宋常星</p>-齐物书舍
宋常星云:“因聖人不肯自處自任其事,以虚心应物,忘名忘相,无我无人,不见有為之迹,不立教化之名,故曰不居。聖人之心,虽然不居,其功终亦不可得而去者,盖以道德高于天下,天下后世未尝不...
0396

《老子》28_11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28_11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無割’,‘割’乾遏反。”
03913

《老子》59_04_校笺_05_马叙伦

<p>《老子》59_04_校笺_05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宋河上、柰卷、易州、白‘克’作‘剋’。汪一鸾本《淮南子·主术训》注引亦作‘剋’。馆本无‘莫’上‘則’字。按:‘克’当作‘勊’,今通作‘剋’。《说文》:‘勊,尤剧也。’‘...
0398

《老子》25_音韵_04_水海

<p>《老子》25_音韵_04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蕭呵漻呵,獨立而不垓,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成【zǐen】、生【fen】為韵,二字皆為耕部。蕭【sieu】、漻【lieu】為韵,二字皆為幽部。此...
03911

《老子》04_05_校笺_03_焦竑

<p>《老子》04_05_校笺_03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吾不知其誰之子’,陈碧虚、司马本无‘之’。李约云:‘帝,生物之主也,群化皆处后,唯道独居其先。象,似也,道性谦,故不言定处其先,而云似。’
03915

《老子》55_03_校笺_10_朱谦之

<p>《老子》55_03_校笺_10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潘静观本改‘據’为‘攫’,与敦、遂、范本无‘不據’二字,均非。按:‘攫’字,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疏》作‘玃’,乃‘攫’之别构。傅本作‘攫’是。《说文》‘攫,爪持也’;《...
0398

《老子》34_01_校笺_18_吴澄

<p>《老子》34_01_校笺_18_吴澄</p>-齐物书舍
吴澄云:“汎,广也。谓如水之汎滥洋溢。言道之广无所不在,或左、或右,随处而有,取之左右,无所不可也。”
0395

《老子》58_09_校笺_11_水海

<p>《老子》58_09_校笺_11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耀”、“燿”、“曜”,三字古通用。在光明、照耀、炫耀的意义上,“耀”、“燿”同,为正俗字(即一种异体字),但“燿”为正字,“耀”为俗字。《说文·火部》云:“燿,照也。”徐...
0397

《老子》63_02_校笺_09_高延第

<p>《老子》63_02_校笺_09_高延第</p>-齐物书舍
高延第云:“大小多少同观,故恩怨相等。太上无施報,此言有報者,有道之人,无论有怨无怨,惟以生育覆养為事。自怨者观之,则以為報之以德耳。”
03914

《老子》20_12_校笺_03_严可均

<p>《老子》20_12_校笺_03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之心’,河上、王弼‘心’下有‘也哉’字。”
03912

《老子》48_02_校笺_05_水海

<p>《老子》48_02_校笺_05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帛书乙本“道”后有“者”字,古棣失校矣。“聞”字不是别字,是《老子》本字。《论语·里仁》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这是孔子的话。老子当然也可以说“聞道”。据《老子》用语,常...
0399

《老子》28_06_校笺_03_吴澄

<p>《老子》28_06_校笺_03_吴澄</p>-齐物书舍
吴澄云:“‘樸’,谓木质,未斲為器。此章之意,欲自常德,而反本復始,以歸於太初之道。...曰‘无極’,曰‘樸’,皆以喻太初之道。”
03914

《老子》52_08_校笺_03_焦竑

<p>《老子》52_08_校笺_03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无遺身殃,是謂襲常’。‘遺’,唯季反。‘襲常’,犹前言‘襲明’,密而不露也。记曰:‘掩而充裘曰襲。’‘襲常’,叶作‘襲裳’,非。”
03912

《老子》32_05_校笺_04_焦竑

<p>《老子》32_05_校笺_04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自均’,古本下有‘焉’字。”
03915

《老子》81_06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81_06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句,帛书甲本损掩,帛书乙本如此,今从乙本。其他诸本皆无“故”字。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景龙本、遂州本、景福本、楼正本、敦煌本、御注本、李约本、强思齐本、陆希声本、傅...
03913

《老子》21_05_校笺_08_张煦

<p>《老子》21_05_校笺_08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吕‘幽’作‘窈’,无‘冥’下‘兮’字。”
0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