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57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25_10_校笺_11_陈鼓应

<p>《老子》25_10_校笺_11_陈鼓应</p>-齐物书舍
陈鼓应云:“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自己如此。就是说,道以自然為归,道的本性就是自然。董思靖说:‘道贯三才,其体自然而已。’吴澄说:‘道之所以大,以其自然,故曰法自然。非道之外别有自...
03910

《老子》46_05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46_05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咎’,其九反。”
0398

《老子》26_音韵_04_水海

<p>《老子》26_音韵_04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重為輕根,静為趮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離其輜重。”根【ken】、君【kǐwen】為韵,二字上古皆為见母文部,為双声叠韵。行【xean】,阳部;重【dǐwon】,东部,阳部【an】和东部【o...
03912

《老子》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

<p>《老子》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錯’,音措。”按:范氏注文,释“錯”为“錯置”。
03911

《老子》51_06_校笺_06_易顺鼎

<p>《老子》51_06_校笺_06_易顺鼎</p>-齐物书舍
易顺鼎云:“《初学记》卷九、《文选·辨命论》注引《老子》曰:‘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王弼曰:‘亭,谓品其形;毒,谓成其质。’今注夺去六字。又‘质’误为‘实’,遂至不词。当据此补...
0398

《老子》57_01_校笺_09_蒋锡昌

<p>《老子》57_01_校笺_09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按:马氏谓‘正’与‘奇’对文,是也。··强本荣注:‘养百姓者,妙在平均;宣风化者,要归于正直;’是荣作‘正’。《穀梁传·僖公元年》及《僖公二十二年》杨疏引‘正’均作‘政...
0399

《老子》35_02_校笺_14_王安石

<p>《老子》35_02_校笺_14_王安石</p>-齐物书舍
王安石注云:“大象者,道之喻,執其大,则为万物之所歸向;吾能顺性命之理,受之而不逆,故往而不害。能安则能平,能平则能泰。善安然后至于平,平然后至于泰也。”
03912

《老子》67_11_校笺_06_宋常星

<p>《老子》67_11_校笺_06_宋常星</p>-齐物书舍
宋常星云:“舍其後,且先,即是争先之先。争先之先,谓之自高之先也。”
0398

《老子》39_10_校笺_03_彭耜

<p>《老子》39_10_校笺_03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侯王无以為貞而貴高,將恐蹙’,五注无‘為’字;纂微、司马、苏、曹、陈并无‘為貞而’三字;程‘貞’上有‘天下’字,无‘而貴高’三字。按:《广韵》:‘蹶,失脚也,僵也,亦作...
03911

《老子》44_音韵_03_古韵总论

<p>《老子》44_音韵_03_古韵总论</p>-齐物书舍
《古韵总论》云:“古人有一句一转韵,而韵在句中者,如《老子》‘名與身孰親’七句,‘我无為而民自化’四句。”
03912

《老子》26_05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26_05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輕則失本’,‘本’河上作‘臣’;‘躁則失君’,谓失君位。”
03910

《老子》04_02_校笺_06_毕沅

<p>《老子》04_02_校笺_06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河上公作‘淵乎’,王弼作‘淵兮’。··按:‘貧’,古‘兮’字。”水海按:卢文弨云:“‘貧’,今本皆作‘兮’。”
03911

《老子》51_07_校笺_04_蒋锡昌

<p>《老子》51_07_校笺_04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按:第十章‘生而不有’四句为圣人言,此就道言;文句相同,而其对象异也。” 又,河上公注云:“道生萬物,不有所取以為利也;道所施為,不恃望其报也;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為利...
0397

《老子》05_01_校笺_07_马叙伦

<p>《老子》05_01_校笺_07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按:‘芻狗’,经幢、易州作‘茎猫’,《治要》引‘芻’作‘蒭’,唐写本始此‘芻’作‘蒭’,下同。”
03915

《老子》05_05_校笺_04_焦竑

<p>《老子》05_05_校笺_04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多言’,龙兴碑本作‘多聞’。”
03911

《老子》55_述评

<p>《老子》55_述评</p>-齐物书舍
《老子》本章主要宣扬了真正的养生之道。可以说这一章是五十章的姊妹篇。 老子在五十章中就对那种违背生命规律而妄动、过甚追求生命的所谓“生生”的养生之道,给以断然否定,并提出了顺任自然...
03910

《老子》20_10_校笺_10_王昶

<p>《老子》20_10_校笺_10_王昶</p>-齐物书舍
王昶云:“开元作‘乘乘无所歸’,至元作‘乘乘兮若无所歸’。”
03910

《老子》39_04_校笺_15_张松如

<p>《老子》39_04_校笺_15_张松如</p>-齐物书舍
张松如云:“‘正’、‘貞’,古字通用,都是板筑工具之‘楨’的音转,表一般准则之义,见杨公骥《释楨》;彭耜以为‘诸本貞作正,避庙讳’,盖谓唐人始改‘貞’作‘正’,显然是不对的,今譣之...
0396

《老子》39_13_校笺_10_王卡

<p>《老子》39_13_校笺_10_王卡</p>-齐物书舍
王卡云:“‘自稱’,道藏河上公本作‘自謂曰’,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和S三九二六《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并作‘自曰’。”按: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此句作“是以侯王自曰孤、寡、不轂”。
03915

《老子》72_02_校笺_07_毕沅

<p>《老子》72_02_校笺_07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狎’,河上作‘狭’,《说文》无‘狭’字。‘猒’,本皆作‘厭’,下同。”
0399

《老子》25_01_校笺_13_古棣

<p>《老子》25_01_校笺_13_古棣</p>-齐物书舍
古棣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说有这么一个混融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着。这个东西,当然指的是道。‘混成’和《列子·天瑞篇》的‘渾沦’以及其他书中的‘渾沌’、‘混沌’...
0397

《老子》46_06_校笺_12_胡寄窗

<p>《老子》46_06_校笺_12_胡寄窗</p>-齐物书舍
胡寄窗云:“寡欲的具体表现是‘知足’。老子学派把知足看得非常重要,以为知足可以决定人们的荣辱、生存、禍福。……不仅如此,他们并将知足作为从主观上分辨贫富的标准。如知足,则虽客观财富...
03913

《老子》31_11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31_11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以上三句,前句“偏”,甲本假作“便”(上古“偏”為真部,“便”為元部,真元旁转而合韵,二字同韵,此為叠韵通假),《甲本释文》已校改;后两句同此。乙本第一句与第三句皆同此,第二句“上...
0397

《老子》10_02_校笺_08_马叙伦

<p>《老子》10_02_校笺_08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按:范‘氣’作‘炁’,嵇康《难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曰:‘專氣致柔;’盖本此文。则嵇所据本亦作‘致’。王弼注曰:‘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臧疏引节解曰:‘大道流布,若婴兒...
03910

《老子》14_13_校笺_09_水海

<p>《老子》14_13_校笺_09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紀”,帛书乙本作“紀”即其证。作“己”者,因抄刻者写“紀”的初字“己”而致也。 关于“紀”之义,诸说纷纭。其一训“紀”为“纲紀”。河上公注云:“人能知上古...
0398

《老子》62_04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62_04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两句,帛书甲本作“人之不善也,何棄□有”,前句有一“也”字,后句损掩一“之”字,《甲本释文》已校补。帛书乙本作“人之不善,何□□□”,后句损掩“棄之有”三字,《乙本释文》已校补。...
03915

《老子》21_09_校笺_03_范应元

<p>《老子》21_09_校笺_03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奚’字,古本。‘此’者,谓真道也。老子自谓‘吾奚以知衆始之所以然哉,以此真道也’。”
0395

《老子》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

<p>《老子》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p>-齐物书舍
唐玄宗疏云:“木本强大,故處于下。枝条柔弱,共生于上。盖取其柔弱者處上,强梁者在下。总结上文木根本强大,則枝叶共生其上之义,欲明强梁之人,常在柔弱之下尔。”
0398

《老子》04_01_校笺_14_马叙伦

<p>《老子》04_01_校笺_14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磻溪作‘或似不盈’。成疏曰:‘而言或不盈者’,则成亦作‘或不盈’。孙盛《老子疑问反讯》及《后汉书·黄宪传》注引并同。《后汉书·刘祐传》‘延笃贻祐书’曰:‘沖而不盈’,边...
03910

《老子》30_08_校笺_21_杨兴顺

<p>《老子》30_08_校笺_21_杨兴顺</p>-齐物书舍
杨兴顺云:“老子‘无为’论的社会本质,并不是如一般所理解的对罪恶的容忍,而是他对统治者提出了如下的严重警告:当他们因私利而破坏自然法則‘道’,把社会陷於水深火热的境地时,人民就连死...
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