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9_音韵_02_邓廷桢
《老子》60_02_校笺_10_陈鼓应
《老子》37_05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前句“静”假作“情”(上古二字皆為从纽耕部,為同音假借),《甲本释文》已校改;后句同此。帛书乙本同此二句。今从乙本。遂州本、司马光本、魏源本“不辱”作“无欲”,“地...
《老子》81_述评
《老子》39_15_校笺_08_毕沅
《老子》41_07_校笺_15_肖天石
肖天石云:“圣人虚心若谷,涵盖天地,无所不容,无所不应,所以致虚极,而守上德不德也。圣人纯白素朴,性天全真,一尘不染,而能含垢若污,不与世知,所以‘知其白,守其黑’,而致天下之大白...
《老子》76_04_校笺_19_达真子
《老子》43_04_校笺_02_张煦
《老子》46_03_校笺_05_罗振玉
《老子》78_06_校笺_08_高明
高明云:'帛书甲、乙本'受國之訽','訽'字别体'詬',段玉裁《说文注》云:'謑,謑詬,耻也。'世传本皆作'受國之垢',《说文》:'垢,浊也。''詬'、'垢'二字在此皆通。蒋锡昌云:凡《老子》书中...
《老子》28_06_校笺_07_张煦
《老子》05_音韵_04_古棣
《老子》31_01_校笺_11_朱谦之
朱谦之云:“‘佳’字,傅奕本作‘美’,室町本作‘飾’。宋翔凤曰:‘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按佳兵当是作兵,《大戴礼记·用兵篇》曰:用兵者其由不祥乎!又,公曰:蚩尤作兵與?子曰:否。蚩尤庶...
《老子》55_08_校笺_15_奚侗
《老子》32_09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由”、“猶(简作犹)”虽古通,但《老子》故本当作“猶”。“猶”,猶如,若。又,通行本“小谷”作“川谷”,“川”字由於与“小”字形近而误耳。“小谷”与“江海”正相应。帛书整...
《老子》33_02_校笺_10_严復
《老子》34_04_校笺_10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常无欲’三字,盖涉王注‘故天下常无欲之时’而衍。敦煌丁本无此三字,是也。按十四章:‘搏之不得名曰微。’《广雅·释诂》二:‘微,小也。’故此‘小’非大小之小,乃搏之...
《老子》35_02_校笺_03_张煦
《老子》13_音韵_02_黄瑞云
《老子》60_03_校笺_07_老子注释
《老子》62_06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若”误作“善”,《甲本释文》已校正;乙本同此。今从乙本。傅奕本“若”作“如”,“坐”字无,“而進此”作“進此道也”,谓“不如進此道也”。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顾...
《老子》63_06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张舜徽说是。“諾(nuò)”,许諾。这两句是从反面告诫人们勿要视事太易,輕于许諾,要持慎重的态度,谨密周思,即下文从正面所讲的“難之”的态度。慎重之道,也是一种“无為”;“无...
《老子》64_11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彭‘民’上有‘故’字。各本无‘其’字。伦谓‘其’即‘幾’也,‘其’、‘幾’古通。《诗经·楚茨》‘如幾如式’,《毛传》曰:‘幾,期也;’此其例证。盖一本作‘幾’,读者...
《老子》17_03_校笺_06_焦竑
《老子》20_01_校笺_01_校勘
《老子》39_04_校笺_14_朱谦之
朱谦之云:“傅、范本,柰卷作‘王侯’,《群书治要》、孙盛《老子疑问反讯》、《晋书·裴楷传》、《书抄》一四九引并作‘貞’,严遵、河上、顾欢··《玉篇》‘一’字下引均作‘正’,遂州本作...
《老子》69_06_校笺_11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卷子成疏‘抗’作‘完’,‘若’字同此,无‘矣’字,馆本同此,无‘矣’字。白‘抗’作‘亢’。赵写无‘相’字。‘若’,各本作‘加’,罗卷作‘如’。成疏曰:‘若,当也;’...
《老子》42_02_校笺_03_河上公
《老子》75_02_校笺_04_严可均
《老子》76_05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本章节主旨是崇柔戒强。“强大”和“堅强”词义通,都属于“强”的范畴,不必拘泥也。帛书甲、乙本已作“强大”,正与河上公本、王弼本等本同,《老子》原本当作“强大”。 又,河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