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60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16_01_校笺_03_张煦

<p>《老子》16_01_校笺_03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靖’,吕等作‘静’,下同。”
03812

《老子》17_05_校笺_05_范应元

<p>《老子》17_05_校笺_05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猶兮其贵言哉’,‘兮’、‘哉’二字,严遵同古本。”
03815

《老子》20_音韵_02_邓廷桢

<p>《老子》20_音韵_02_邓廷桢</p>-齐物书舍
邓廷桢云:“恶、若为韵。古音善惡、好惡皆作去声,后世强分善惡之惡,为入声。‘若’字,《诗经·烝民》與‘赋’韵,《大田》、《闷宫》皆與‘硕’韵。‘硕’古音與‘柘’韵同。《生民》‘柘’...
0389

《老子》69_04_校笺_11_楼宇烈

<p>《老子》69_04_校笺_11_楼宇烈</p>-齐物书舍
楼宇烈云:“按:‘執无兵’三字,据王弼注文次序当在‘攘无臂’下。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经文‘執无兵’三字均在‘攘无臂’下,可证。”又云:“按:‘扔’字,疑当作‘...
03812

《老子》73_04_校笺_15_张松如

<p>《老子》73_04_校笺_15_张松如</p>-齐物书舍
张松如云:“劳说详辩,甚是。帛书甲本作‘彈而善謀’,乙本作‘單而善謀’,‘彈’、‘單’似均‘墠’之讹,是古本已作‘墠’矣,亦乃‘坦’之借字也。”
0389

《老子》42_07_校笺_02_彭耜

<p>《老子》42_07_校笺_02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故物或損之而益’,苏无‘故’字。‘益之而損’,苏上有‘或’字。”
03810

《老子》04_03_校笺_12_高延第

<p>《老子》04_03_校笺_12_高延第</p>-齐物书舍
高延第云:“‘挫其鋭’,谓反于太朴,不为崖异。‘解其紛’,谓清静自处,不与物相撄。‘和其光’,不自表暴,光而不耀也。‘同其塵’,不修身以明污,受天下之垢也。”
0386

《老子》04_音韵_06_古棣

<p>《老子》04_音韵_06_古棣</p>-齐物书舍
古棣云:“‘宗’、‘存’、‘先’为韵,‘宗’入侵部,‘存’、‘先’入文部。侵部字【em】与文部【en】元音相同,故可押韵。这里说一说‘宗’字韵部归属问题。王力把先秦韵分成三十部,‘宗’...
0387

《老子》54_04_校笺_09_古棣

<p>《老子》54_04_校笺_09_古棣</p>-齐物书舍
古棣云:“帛书乙本作‘有餘’,‘乃餘’和‘有餘’于义无殊。但是老子作诗在不妨碍内容表达的原则下力求整齐美,据此应作‘乃餘’。”
03810

《老子》34_07_校笺_14_高明

<p>《老子》34_07_校笺_14_高明</p>-齐物书舍
高明云:“王弼注云:‘為大於其细,图难於其易。’此采《老子》第六十三章文。按至道无為,但无术者常為无為下功夫、动脑筋,故所求而弗得。此因其意不忘於所求,尽虑而谋,反被其制,故老子谓...
0385

《老子》36_08_校笺_08_刘师培

<p>《老子》36_08_校笺_08_刘师培</p>-齐物书舍
刘师培云:“‘國’当作‘邦’,盖汉初重《老子》,因避高祖讳,故‘邦’字咸改为‘國’也。又《说苑·君道篇》引‘示’作‘借’,盖亦别本。”
0386

《老子》37_02_校笺_03_严可均

<p>《老子》37_02_校笺_03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能守’,王弼‘守’下或有‘之’字。”
03812

《老子》78_音韵_01_校勘

<p>《老子》78_音韵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强、剛、行韵(阳部),垢、主韵(侯部,主,朱掫反),祥、王韵(阳部),言、反韵(元部,反,平声)。武内义雄谓:祥、王、反韵,盖误。
03812

《老子》53_03_校笺_13_奚侗

<p>《老子》53_03_校笺_13_奚侗</p>-齐物书舍
奚侗云:“‘人’指人主言,各本皆误作‘民’,与下文谊不相属。盖古籍往往‘人’、‘民’互用,以其谊可两通。此‘人’字属君言,自不能借‘民’为之,兹改正。‘徑’,邪道也,见《离骚》王逸...
03814

《老子》57_02_校笺_09_朱谦之

<p>《老子》57_02_校笺_09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取天下者,谓得民心也。四十八章‘所谓取天下者当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证之以《荀子·王制篇》曰:‘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
0388

《老子》13_08_校笺_10_水海

<p>《老子》13_08_校笺_10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蒋锡昌说极是。“及”:若,如果。“无身”:无自身。意译为“不顾自身”或者“不自私其身”,皆不合老子之旨。 又,河上公注:“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
0389

《老子》15_03_校笺_11_水海

<p>《老子》15_03_校笺_11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强”,“其丈反”,上古為群母阳部字,音【gǐan】,勉强之义。“為”(wéi),《广韵》谓“薳支切”,上古為匣纽歌部,音【xǐwa】,动词,作之义。《尔雅·释言》:“作,為也。”...
0388

《老子》26_05_校笺_13_朱谦之

<p>《老子》26_05_校笺_13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此当作‘輕則失根,躁則失君’;与上首句‘重為輕根,静為躁君’,相对成文。遂州本、傅、范本‘失臣’均作‘失本’。《永乐大典》王弼本作‘輕則失根’,吴澄、焦竑、李贽诸本同此...
03811

《老子》50_04_校笺_08_易顺鼎

<p>《老子》50_04_校笺_08_易顺鼎</p>-齐物书舍
易顺鼎云:“王本及《韩非子·解老》似皆有误。《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行》注引《老子》云:‘人之生生之厚,動皆之死地,十有三。’所引似为可据。盖以‘人之生生之厚’六字共为一句。《老...
03815

《老子》03_06_校笺_06_水海

<p>《老子》03_06_校笺_06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蒋锡昌说是也。又,“恒”作“常”者,乃后人避讳改矣。“常”应复原为“恒”。此句言:常使人民保持心地的纯真朴质。 又,河上公注云:“‘常使民无知无欲’,反朴守淳。”
0388

《老子》29_02_校笺_13_水海

<p>《老子》29_02_校笺_13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古棣之说,甚為雄辩。唯于“非可為者也”后,补“不可執也”一句,今譣之帛书,无此句。
03813

《老子》05_音韵_05_黄瑞云

<p>《老子》05_音韵_05_黄瑞云</p>-齐物书舍
黄瑞云云:“窮、中,冬部。”水海按:春秋时代的韵部应该是二十九部,后来由於语音演变,冬部才从侵部中分化出来,所以战国时代的韵部才是三十部;而春秋时代(以《诗经》用韵情况为代表)冬部...
0385

《老子》56_06_校笺_05_罗振玉

<p>《老子》56_06_校笺_05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景福本无‘而’字,下五句同。”
03812

《老子》12_02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12_02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騁’,敕领反。‘狂’,求匡反。”
0385

《老子》70_今译

<p>《老子》70_今译</p>-齐物书舍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行;但是,人们没有谁能理解它,(也)没有谁能实行它。(我的)话语有主旨,(我的)行事有根据。因为人们不理解我的话语的道理,所以就不能理解我。理解我的...
0385

《老子》24_06_校笺_03_王道

<p>《老子》24_06_校笺_03_王道</p>-齐物书舍
王道云:“‘行’,当作‘形’。‘贅形’,形之附贅者,骈拇之类。”
03815

《老子》22_05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22_05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句,帛书甲本损掩“自”字,《甲本释文》已校补,“章”误作“明”;帛书乙本同此句。今从乙本。今通行本“視(简作视)”作“是”,“章”作“彰”,謂“不自是,故彰”。唯想尔本“章”如字...
0385

《老子》03_04_校笺_02_彭耜

<p>《老子》03_04_校笺_02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之治’,苏、五注、叶下各有‘也’字。”
0387

《老子》52_04_校笺_13_高明

<p>《老子》52_04_校笺_13_高明</p>-齐物书舍
高明云:“俞、孙、奚三氏之说皆通,尤以奚侗举‘兑為口’引申為人之耳目鼻口,谓‘塞兑、閉門,使民无知无欲,可以不劳而理’,更切《老子》经义。帛书甲本作‘塞其’,‘閎’字也写作‘悶’。...
0389

《老子》12_06_校笺_10_蒋锡昌

<p>《老子》12_06_校笺_10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腹’者,无知无欲,虽外有可欲之境而亦不能见。‘目’者,可见外物,易受外境之诱惑而伤自然。故老子以‘腹’代表一种简单清静、无知无欲之生活;以‘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其结...
0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