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65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67_14_校笺_06_高明

<p>《老子》67_14_校笺_06_高明</p>-齐物书舍
高明云:“帛书甲、乙本‘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甲本‘如’字写作‘女’,今本皆作‘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垣’与‘衛’义近,《释名·释宫室》:‘垣,援也。人可以依阻以為援衛也。’甲...
0528

《老子》39_04_校笺_04_焦竑

<p>《老子》39_04_校笺_04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侯王’,古本作‘王侯’,下同。‘天下貞’,一作‘正’。”
0518

《老子》24_02_校笺_08_水海

<p>《老子》24_02_校笺_08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徐说甚是。“視(简作视)”,《甲本释文》、《乙本释文》皆校为“示”。“視(简作视)”通“示”(上古二字皆为脂部),以事或物示人,显示,引申为标榜。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
0488

《老子》22_09_校笺_13_宋常星

<p>《老子》22_09_校笺_13_宋常星</p>-齐物书舍
宋常星云:“聖人與天地为一体,與万物為一身曲成而不遗,爱育而不弃,何争之有?所以天下之人,與聖人合其德,與聖人合其心,闻风者诚服,沐德者心悦,乌得有争者。”
0378

《老子》74_02_校笺_05_易顺鼎

<p>《老子》74_02_校笺_05_易顺鼎</p>-齐物书舍
易顺鼎云:“毕氏《考异》傅奕本作‘民常不畏死’,按下云‘若使民常畏死’,則此亦当有‘常’字矣。《容斋续笔》卷五、卷十两引皆有‘常’字。··‘而’皆作‘則’,‘奇’一作‘惡’。”
0478

《老子》75_01_校笺_06_罗振玉

<p>《老子》75_01_校笺_06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御注本、敦煌辛本诸‘民’字均作‘人’。‘饑’诸本均作‘飢’,下同。”
0478

《老子》44_01_校笺_04_成玄英

<p>《老子》44_01_校笺_04_成玄英</p>-齐物书舍
成玄英疏云:“身,内也,实也;名,外也,宾也;孰,谁也。世人皆求外丧内,贪名丧实,何者?夫令誉芳名本为身也,身既为名,身死名竟何施?老君愍兹颠倒,故覆云名之與身谁是汝親乎?而汝贪名...
0538

《老子》27_述评

<p>《老子》27_述评</p>-齐物书舍
《老子》本章节讲的是“自然无为”的一些做法。冯达甫曾指出:“因顺自然,则善救人救物,否则虽智大迷,这道理是深远微妙的。故首举因顺自然的显效,次说明圣人常因顺自然,再指出不贵师爱资为...
0458

《老子》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

<p>《老子》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長’,上声,主也,大也。”
0288

《老子》03_06_校笺_06_水海

<p>《老子》03_06_校笺_06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蒋锡昌说是也。又,“恒”作“常”者,乃后人避讳改矣。“常”应复原为“恒”。此句言:常使人民保持心地的纯真朴质。 又,河上公注云:“‘常使民无知无欲’,反朴守淳。”
0388

《老子》05_03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05_03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其猶橐籥’,‘橐’,他各反。‘籥’,音药。”
0318

《老子》30_03_校笺_06_毕沅

<p>《老子》30_03_校笺_06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诸本皆无‘故’、‘矣’二字,陆希声有‘故’、无‘矣’。”
0658

《老子》54_01_校笺_04_毕沅

<p>《老子》54_01_校笺_04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韩非子·喻老》无‘者’字,下同。‘褒’作‘抱’,非。”
0448

《老子》09_01_校笺_14_吕吉甫

<p>《老子》09_01_校笺_14_吕吉甫</p>-齐物书舍
吕吉甫云:“持所以防溢,而盈之则重溢也。如欲勿溢,则如勿盈。故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0458

《老子》54_07_校笺_07_古棣

<p>《老子》54_07_校笺_07_古棣</p>-齐物书舍
古棣云:“‘其德乃溥’,傅本如此,帛书乙本作‘乃博’,许抗生说:‘溥、博形似而误。’(所据为许书初版本)许说是。乙本所据本当作‘溥’。其他各本皆作‘普’。‘普’、‘溥’通用,但在上...
0508

《老子》10_05_校笺_11_高明

<p>《老子》10_05_校笺_11_高明</p>-齐物书舍
高明云:“乙本‘啓闔’,王本作‘開闔’。按:‘啓’、‘開’二字之别,系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而改‘啓’为‘開’。”
0298

《老子》59_02_校笺_11_马叙伦

<p>《老子》59_02_校笺_11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臧疏、易州、馆本、磻溪、柰卷‘惟’作‘唯’。‘是以’,范、吴、臧疏、馆本同此,各本作‘是謂’,‘以’字是。彭、张嗣成、吴、潘‘服’作‘復’,‘復’字是。陆德明作‘復’,...
0278

《老子》59_06_校笺_05_王弼

<p>《老子》59_06_校笺_05_王弼</p>-齐物书舍
王弼注云:“國之所以安,谓之母。重积德,是唯图其根,然后营末,乃得其终也。”
0268

《老子》15_07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15_07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句,帛书甲本作“涣呵其若淩澤”,“兮”字时译為“呵”;乙本同甲本。想尔本“涣”作“散”,无“兮”字,无“其”字,“淩”作“冰”,“冰”后有“將”,“澤”作“汐”,谓“散若冰將汋”...
0338

《老子》16_01_校笺_04_马叙伦

<p>《老子》16_01_校笺_04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淮南子·道应训》引至‘吾以觀其復也’,‘靖’作‘静’。唐写卷子残本、宋河上‘致’作‘至’。按:‘虚’借為‘空’,‘極’借為‘渴’,音相近也。‘靖’,各本并作‘静’,后...
0448

《老子》17_述评

<p>《老子》17_述评</p>-齐物书舍
此章节说明了君主“无为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苏辙注《老子》此节文字,很能说明此节主旨:“太上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尝治之,民不知其所以然,故亦知有之而已。其次以仁义治天下,其德可怀,其...
0528

《老子》80_01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80_01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伯’绝句,河上本。”水海按:强思齐本河上公注引经文云:“使民有什伯”,是古河上公本与今河上公本不同。于“伯”字绝句,则与帛书等本殊异。
0548

《老子》80_音韵_01_江有诰

<p>《老子》80_音韵_01_江有诰</p>-齐物书舍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高本汉谓经文作“至治之極,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極、食、服、俗、業韵。又“鄰國相望··老死不相往來”,高本汉改“往來”为“來往”,以叶“望”字...
0278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百科】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百科】-齐物书舍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它逐步形成...
03308

《老子》68_04_校笺_08_于省吾

<p>《老子》68_04_校笺_08_于省吾</p>-齐物书舍
于省吾云:“‘配天’二字,应有重文,本作‘是謂配天,配天古之極’。”
0558

《老子》21_08_校笺_04_劳健

<p>《老子》21_08_校笺_04_劳健</p>-齐物书舍
劳健云:“古‘衆’字通作‘終’,则知‘衆甫’即‘終始’之义。旧注或解為衆有万物群美者,皆失其旨。”
0778

《老子》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

<p>《老子》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p>-齐物书舍
张舜徽云:“此段文字,前数句天、地、神、谷平列,语例字数均同,至此句语法一变,亦犹上文‘天得一以清’数句语例字数均同,至末句‘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语法一变,正相同也。盖连举数语,意...
0348

《老子》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

<p>《老子》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p>-齐物书舍
唐玄宗疏云:“夫谦者德之柄,让者礼之文,苟失斯道,无从而可,况自专固伐取,欲以求功,不让则争,功斯滥矣。故云‘自伐者无功’。”
0278

《老子》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琭琭’)‘琭’音禄。‘珞’音洛,又音历。”
0348

《老子》73_音韵_03_邓廷桢

<p>《老子》73_音韵_03_邓廷桢</p>-齐物书舍
邓廷桢云:“殺、活、害为韵。害在祭部,殺、活則祭部之入声。《诗经·蓼莪》五章:烈、发、害为韵。是其证也。”
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