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66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百科】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百科】-齐物书舍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它逐步形成...
03088

《老子》68_04_校笺_08_于省吾

<p>《老子》68_04_校笺_08_于省吾</p>-齐物书舍
于省吾云:“‘配天’二字,应有重文,本作‘是謂配天,配天古之極’。”
0538

《老子》21_08_校笺_04_劳健

<p>《老子》21_08_校笺_04_劳健</p>-齐物书舍
劳健云:“古‘衆’字通作‘終’,则知‘衆甫’即‘終始’之义。旧注或解為衆有万物群美者,皆失其旨。”
0758

《老子》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

<p>《老子》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p>-齐物书舍
张舜徽云:“此段文字,前数句天、地、神、谷平列,语例字数均同,至此句语法一变,亦犹上文‘天得一以清’数句语例字数均同,至末句‘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语法一变,正相同也。盖连举数语,意...
0348

《老子》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

<p>《老子》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p>-齐物书舍
唐玄宗疏云:“夫谦者德之柄,让者礼之文,苟失斯道,无从而可,况自专固伐取,欲以求功,不让则争,功斯滥矣。故云‘自伐者无功’。”
0268

《老子》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

<p>《老子》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p>-齐物书舍
陆德明云:“(‘琭琭’)‘琭’音禄。‘珞’音洛,又音历。”
0328

《老子》41_14_校笺_05_马叙伦

<p>《老子》41_14_校笺_05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按:臧疏、宋河上、柰卷、赵、张之象、磻溪‘惟’并作‘唯’。范‘成’上有‘善’字。譣弼注曰:‘故曰善貸故曰善成。’则王作‘善成’。《宋书》谢灵运《山居赋》自注及《类聚》六...
0398

《老子》40_04_校笺_04_詹剑峰

<p>《老子》40_04_校笺_04_詹剑峰</p>-齐物书舍
詹剑峰云:“‘无’,并不是‘绝对没有’,却是可能的有,在潜伏状态的有,就是有的可能性,化生的萌芽和起始。至于具体的特殊物,就是这种萌芽的发展,就是这种可能性的现实,实现了的潜能。例...
0448

《老子》42_07_校笺_03_薛蕙

<p>《老子》42_07_校笺_03_薛蕙</p>-齐物书舍
薛蕙云:“‘或益之而損’,一无‘或’字。”
0398

《老子》76_03_校笺_10_成玄英

<p>《老子》76_03_校笺_10_成玄英</p>-齐物书舍
成玄英疏云:“徒,类也。是知行剛强者乖于和理,故与死为徒。行柔弱者,顺于和气,故与生为徒。此合喻也。”
0498

《老子》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

<p>《老子》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p>-齐物书舍
唐玄宗疏云:“木本强大,故處于下。枝条柔弱,共生于上。盖取其柔弱者處上,强梁者在下。总结上文木根本强大,則枝叶共生其上之义,欲明强梁之人,常在柔弱之下尔。”
0388

《老子》27_06_校笺_06_刘师培

<p>《老子》27_06_校笺_06_刘师培</p>-齐物书舍
刘师培云:“按《淮南子·道应训》引《老子》作‘人无棄人,物无棄物’,则上句‘故’字下当有‘人’字,下句亦当有‘物’字,今本均脱,当从《淮南子》补。傅奕本与《淮南子》同。”
0408

《老子》49_05_校笺_02_高明

<p>《老子》49_05_校笺_02_高明</p>-齐物书舍
高明云:“邢玄本开始无‘信者’二字,似脱漏。” 又,河上公注云:“百姓為信,聖人因而信之;百姓為不信,聖人化之使信也。百姓德化聖人為信。”
0398

《老子》02_音韵_06_古棣

<p>《老子》02_音韵_06_古棣</p>-齐物书舍
古棣云:“‘相形’,王弼本作‘相較’,‘生’、‘成’、‘形’、‘傾’為韵,《老子》原文必不作‘較’。”
0518

《老子》50_05_校笺_08_高延第

<p>《老子》50_05_校笺_08_高延第</p>-齐物书舍
高延第云:“‘生生之厚’,谓富贵之人,厚自奉养,服食药饵,以求长生,适自蹈于死地,此即動而之死者之一端。缘世人但知戕贼为伤生,而以厚自奉养者为养生,不知其取死同也。故申言之。”
0558

《老子》29_04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29_04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句,帛书甲本同;乙本“隨(今简作随)”假作“隋”(上古二字皆為邪纽歌部)。今从甲本。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景福本、楼正本、李约本、陆希声本、强思齐本、杜光庭...
0428

《老子》08_01_校笺_04_王安石

<p>《老子》08_01_校笺_04_王安石</p>-齐物书舍
王安石注云:“善者可以继道而未足以尽道,故上善之人若水矣。”
0318

《老子》53_07_校笺_14_陈奇猷

<p>《老子》53_07_校笺_14_陈奇猷</p>-齐物书舍
陈奇猷云:“‘夸’即‘匏’之省文。《尔雅·释乐》疏云:‘瓠,匏也。以匏为底,故八音謂笙为匏。”则笙亦得称匏。《释名·释乐器》:‘竹之贯匏,以瓠为之,故曰匏也,竽亦是也,其中汙空,以...
0388

《老子》31_03_校笺_03_严可均

<p>《老子》31_03_校笺_03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各本‘道’下有‘者’字,《大典》‘處’下有‘也’字。”
0398

《老子》31_11_校笺_12_张煦

<p>《老子》31_11_校笺_12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吕(知常)、葛无‘是以’二字,‘處’作‘居’。‘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吕(知常)、葛无‘居上势則’四字。”
0248

《老子》11_07_校笺_13_余培林

<p>《老子》11_07_校笺_13_余培林</p>-齐物书舍
余培林云:“‘有’,指車、器、室,‘无’指轂、器、室的中空的地方。两个‘之’字都是语中助词,没有意思。就形而上的‘道’而言,‘无’是体,‘有’是用;就形而下的‘器’而言,‘无’是本...
0308

《老子》57_07_校笺_05_马叙伦

<p>《老子》57_07_校笺_05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宋河上、柰卷、馆本、易州及《治要》引‘令’作‘物’,各本及《淮南子·道应训》、《文子·道原篇》、《后汉书·杜林传》注、《文选·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注引并同此(作‘令’)。...
0358

《老子》14_13_校笺_09_水海

<p>《老子》14_13_校笺_09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紀”,帛书乙本作“紀”即其证。作“己”者,因抄刻者写“紀”的初字“己”而致也。 关于“紀”之义,诸说纷纭。其一训“紀”为“纲紀”。河上公注云:“人能知上古...
0388

《老子》15_05_校笺_06_罗振玉

<p>《老子》15_05_校笺_06_罗振玉</p>-齐物书舍
罗振玉云:“景龙、御注二本均无‘兮’字。”
0318

《老子》65_03_校笺_10_唐玄宗

<p>《老子》65_03_校笺_10_唐玄宗</p>-齐物书舍
唐玄宗疏云:“‘以’,用也。‘贼’,害也。言人君任用智诈之臣,使之理國,智多则权谋将作,谋用则情伪斯起,伪起则道废,有害于國,故云‘國之賊’。”
0268

《老子》18_01_校笺_11_唐玄宗

<p>《老子》18_01_校笺_11_唐玄宗</p>-齐物书舍
唐玄宗疏云:“大道廢者,世俗浇漓,人人浮竞,玄晏之风斯泯,穆清之化不存,失至道无为之事,故云廢也。廢则有兼爱之仁,裁非之義,淑薛于其间矣。故《庄子》曰:‘道隐于小成。’小成谓仁義等...
0438

《老子》66_03_校笺_03_焦竑

<p>《老子》66_03_校笺_03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以其言下之’,古本作‘必以其言下之’,一作‘必以言下之’。下句同。”
0398

《老子》20_07_校笺_04_纪昀

<p>《老子》20_07_校笺_04_纪昀</p>-齐物书舍
纪昀云:“‘如春登臺’,按:‘春登臺’,一本作‘登春臺’。”
0498

《老子》20_11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20_11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两句,帛书甲本作“□□皆有餘,我獨遺”,前句损掩“衆人”二字,《甲本释文》已校补;乙本前句“有”假为“又”,无后句。《乙本释文》校注云:“此下甲本有‘我獨遗’三字,通行本作‘而我...
0318

《老子》69_01_校笺_02_焦竑

<p>《老子》69_01_校笺_02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用兵有言’,古本下有‘曰’。‘用兵有言’,古兵家有此言也。”水海按:朱谦之据此谓“用兵”上应有“古”字。则为非矣。
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