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66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53_03_校笺_04_彭耜

<p>《老子》53_03_校笺_04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而民好徑’,纂微、司马、苏、达真、陈并作‘民甚好徑’。”
0448

《老子》53_07_校笺_15_水海

<p>《老子》53_07_校笺_15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大致说来,杨慎、俞樾认为应依《韩非子·解老》作“盗竽(yú)”,蒋锡昌、高亨、朱谦之皆从《解老》,这就是“盗竽”说;姚鼐、顾炎武、马叙伦、于省吾皆反对“盗竽”说,主张“盗夸...
0538

《老子》09_02_校笺_11_水海

<p>《老子》09_02_校笺_11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孙诒让、易顺鼎之说是。作“揣”是。夏竦《古文四声韵》卷三“揣”字,引古《老子》作,傅奕本、高翻本作“”,即古“揣”字。《说文》云“揣”,“一曰捶之”,即捶击之义也;王弼注谓...
0378

《老子》33_01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33_01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语,帛书甲、乙本皆同。今从甲、乙本。河上公本、想尔本、王弼本、王羲之本、顾欢本、景龙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敦煌丁本、英伦本、景福本、遂州本、虞世南本、楼正本、王真本、成玄英本、...
0308

《老子》12_03_校笺_04_许抗生

<p>《老子》12_03_校笺_04_许抗生</p>-齐物书舍
许抗生云:“‘妨’,甲本作‘方,乙本作‘仿’,傅本、通行本皆作‘妨’。‘方’、‘仿’,实皆应作‘妨’。”水海按:帛书甲本作“方”是,见前文按语。
0268

《老子》13_11_校笺_04_严可均

<p>《老子》13_11_校笺_04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若可寄天下’,河上作‘乃可以託於天下’;王弼作‘若可託天下’;《大典》作‘乃可以託天下’。”
0588

《老子》58_09_校笺_07_毕沅

<p>《老子》58_09_校笺_07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王弼‘燿’作‘嬥’。‘燿’,俗作‘耀’。”
0278

《老子》14_03_校笺_03_彭耜

<p>《老子》14_03_校笺_03_彭耜</p>-齐物书舍
彭耜云:“‘微’,李如字,微,妙之微。”
0488

《老子》36_01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36_01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句,帛书甲本同此;乙本“拾”假作“擒”(上古二字皆入缉部,为叠韵通假)。今从甲本。宋刊河上公本、嘉靖刊河上公本、景福本、敦煌丁本、遂州本、虞世南本、(唐)李荣本、《意林》本、林...
0278

《老子》36_05_校笺_02_水海

<p>《老子》36_05_校笺_02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微明”,河上公注为“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即道理微妙,效验显明。吴澄云:“微明者,微其明也,謂匿其不可见者而使之不可见,犹前章言‘襲明’也。人但见其‘張之’、‘强之...
0488

《老子》60_02_校笺_13_成玄英

<p>《老子》60_02_校笺_13_成玄英</p>-齐物书舍
成玄英疏云:“‘蒞’,临也。言用正道以临天下者,使邪魅之鬼不敢为妖孽之患也。”
0448

《老子》63_05_校笺_05_奚侗

<p>《老子》63_05_校笺_05_奚侗</p>-齐物书舍
奚侗云:“二句乃三十四章文,复出于此。”
0328

《老子》64_06_校笺_05_张煦

<p>《老子》64_06_校笺_05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吕等‘豪’作‘毫’。”
0288

《老子》64_14_校笺_06_马叙伦

<p>《老子》64_14_校笺_06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彭有‘以’字。譣弼注曰:‘故學不學以復衆人之所過也;’是王有‘以’字。馆本、卷子成疏‘復’作‘備’。河上注曰:‘復之者,使反本也;’是河上亦作‘復’。成所据盖俗本。然古...
0368

《老子》42_01_校笺_06_唐玄宗

<p>《老子》42_01_校笺_06_唐玄宗</p>-齐物书舍
唐玄宗疏云:“道者虚极之神宗,一者冲和之精气,生者动出也。言道动出和气,以生于物,然应化之理由自未足,更生阳气,积阳气以就一,故谓之二也。”
0378

《老子》01_01_校笺_06_水海

<p>《老子》01_01_校笺_06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老子》中的“道”从哲学意义上来讲,主要有两个意思:其一指宇宙本体,即物质世界的实体;其二是指支配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此两句中的第一个“道”字和第三个“道...
0498

《老子》50_11_校笺_06_朱谦之

<p>《老子》50_11_校笺_06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诸王本皆作‘地’,不作‘也’,刘所据为误本。诸王本惟浙江书局据华亭张氏原本,作‘死也’,‘死也’无义。诸石本、诸写本,均同此石(景龙碑),惟遂州本‘何’作‘其’。范本‘...
0558

《老子》30_08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30_08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三句,帛书甲本第一句同;第二句句首有“是”字,“謂(简作谓)”假作“胃”,《甲本释文》已校改;第三句同此。帛书乙本第一句、第三句皆同此,第二句“謂(简作谓)”假作“胃”,《乙本释...
0358

《老子》31_01_校笺_03_焦竑

<p>《老子》31_01_校笺_03_焦竑</p>-齐物书舍
焦竑云:“‘之器’,一无此二字。”
0488

《老子》31_04_校笺_05_中井履轩

<p>《老子》31_04_校笺_05_中井履轩</p>-齐物书舍
中井履轩云:“古人皆貴右,故下降曰左迁,殊无貴左之证,至汉犹然。及其后官貴左者,自五胡猾夏始也。胡则貴左,其俗云。”(《老子雕题》)
0318

《老子》54_06_校笺_06_刘建国

<p>《老子》54_06_校笺_06_刘建国</p>-齐物书舍
刘建国云:“出土的《老子》有甲乙两种本,甲本中有二十二处‘邦’字,乙本皆为‘國’字,这显然是甲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乙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为避刘邦之讳将‘邦’改为‘國’的。我们详...
0418

《老子》31_10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31_10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句,帛书甲本同;乙本作“是以吉事□□,□□□□”,前句损掩“上左”二字,后句全损。今从甲本。道藏河上公本、顾欢本、景龙本、傅奕本、李约本、(唐)李荣本、白文本、司马光本、林希逸...
0278

《老子》13_07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13_07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两句,帛书甲本同;乙本“梡”作“患”。今从甲本。许抗生、高明校订本同乙本,作“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培真校订文同甲本。其他诸本皆无“有身”后“也”字。想尔本、顾欢本、景龙...
0368

《老子》58_04_校笺_08_水海

<p>《老子》58_04_校笺_08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孰知其極”,“其”代禍福相因。“極”,至也。高诱注《淮南子·说林训》“所極一也”,谓“極,至”。王逸注宋玉《九辩》“極明”,谓为“至明”。可知“極”本义为“至”,非为“穷...
0548

《老子》17_05_校笺_08_严可均

<p>《老子》17_05_校笺_08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由其貴言’,御注‘由’作‘猶’,河上公作‘猶兮’,王弼作‘悠兮’。”
0288

《老子》66_01_校笺_08_蒋锡昌

<p>《老子》66_01_校笺_08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按:《御览·地部》引作‘江海能為百谷王者’;《皇王部》引此句同此。《地部》引作‘以其善下也’;《皇王部》引作‘以其善下之也’。”
0288

《老子》20_10_校笺_12_严可均

<p>《老子》20_10_校笺_12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河上‘乘乘’下有‘兮若’二字。王弼作‘儽儽兮若无所歸’。”
0358

《老子》67_13_校笺_04_范应元

<p>《老子》67_13_校笺_04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夫慈,以陳則正,以守則固’,‘陳’,音陣,军师行伍之列也。古本如此。”
0338

《老子》69_06_校笺_14_蒋锡昌

<p>《老子》69_06_校笺_14_蒋锡昌</p>-齐物书舍
蒋锡昌云:“强本荣注:‘两边举重,名曰抗兵;多少均齐,故云相若’;是荣作‘若’。按:王注:‘若,当也;’当者,谓两方兵力相当也。《说文》:‘哀,闵也;’闵者,即六十七章所谓‘慈’也...
0418

《老子》22_04_校笺_05_罗运贤

<p>《老子》22_04_校笺_05_罗运贤</p>-齐物书舍
罗运贤云:“《御览》六五九引无‘以’字。”
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