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书舍-齐物书舍-第170页
齐物书舍的头像-齐物书舍
管理员
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齐物书舍】

《老子》61_01_校笺_03_王昶

<p>《老子》61_01_校笺_03_王昶</p>-齐物书舍
王昶云:“‘大國者,天下之下流’,开元、至元无‘天下之’三字。”
0688

《老子》15_11_校笺_13_张松如

<p>《老子》15_11_校笺_13_张松如</p>-齐物书舍
张松如云:“‘孰能濁以止,静之徐清’,奚侗《老子集解》如此。依河上注语增‘止’字。傅奕‘止’作‘澄’,‘静’作‘靖’,‘之’后有‘而’字。《永乐大典》王本与道藏陆希声、吕惠卿、邵若...
0338

《老子》64_03_校笺_13_于省吾

<p>《老子》64_03_校笺_13_于省吾</p>-齐物书舍
于省吾云:“何氏校刊:‘只范本泮作判,余均作破。’罗氏《考异》:‘诸本亦作破。’按作‘破’是也。后人不明古音改‘破’为‘泮’,以韵下句‘其微易散’之‘散’,殊有未当。《释文》:‘脆...
0468

《老子》64_15_校笺_04_马叙伦

<p>《老子》64_15_校笺_04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以輔’,各本及《文选·鹦鹉赋、鹪鹩赋》注引同此。‘以’字涉上文而衍。‘輔’疑為‘順’字之讹。《贾子·道术篇》‘行歸而過谓之順’,此‘順’字义同。‘恃’亦‘顺’讹。”
0308

《老子》66_01_校笺_10_朱谦之

<p>《老子》66_01_校笺_10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按:“傅、赵本‘之’下有‘也’字,《御览·地部、皇王部》引同。唯《地部》引无‘之’字,高翻本同。柰卷本作‘以其善下之故’。”
0288

《老子》39_今译

<p>《老子》39_今译</p>-齐物书舍
开始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因而澄清;地得到“一”,因而安宁;神得到“一”,因而灵应;谷得到“一”,因而充盈;侯王得到“一”,因而成为天下人民的标准。(如果)它(他)们发展到极...
0298

《老子》41_05_校笺_03_范应元

<p>《老子》41_05_校笺_03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王弼、孙登、阮咸同古本,河上公本无‘曰’字。”
0288

《老子》48_04_校笺_07_马叙伦

<p>《老子》48_04_校笺_07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河上注曰:‘德与道合則无所不施,无所不為也。’則河上本亦作‘則无不為’。”
0398

《老子》27_08_校笺_09_马叙伦

<p>《老子》27_08_校笺_09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臧疏、易州、罗卷无‘故’、‘者’二字;范、彭、寇、张嗣成、二赵、吴、潘、磻溪及孙盛《老子疑问反讯》并无‘者’字,下同;白、张之象及《治要》引同此(傅奕本),《治要》‘師...
0598

《老子》28_01_校笺_15_王弼

<p>《老子》28_01_校笺_15_王弼</p>-齐物书舍
王弼注云:“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為天下之先者必后也。是以聖人后其身而身先也。谿不求物,而物自歸之。”
0348

《老子》51_03_校笺_04_马叙伦

<p>《老子》51_03_校笺_04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罗卷、馆本无‘莫不’二字。馆本无‘而’字,《后汉书·冯衍传》注、《文选·东征赋》注引同此(有‘而’字)。”
0528

《老子》05_04_校笺_09_劳健

<p>《老子》05_04_校笺_09_劳健</p>-齐物书舍
劳健云:“按:《说文》‘屈’训无尾,引申為凡短之称,故有竭义。‘詘’训诘詘,乃詘伸本字。掘与搰互训,《释文》引顾云猶竭者,谓通假作屈也。傅之作‘詘’,盖释為詘伸,非是。此字当作‘屈...
0998

《老子》30_02_校笺_03_魏锡曾

<p>《老子》30_02_校笺_03_魏锡曾</p>-齐物书舍
魏锡曾云:“御注脱‘好還’二字。严失校。”
0478

《老子》53_03_校笺_07_毕沅

<p>《老子》53_03_校笺_07_毕沅</p>-齐物书舍
毕沅云:“‘徑’,开元石刻作‘俓’,非。”
0398

《老子》55_02_校笺_09_张舜徵

<p>《老子》55_02_校笺_09_张舜徵</p>-齐物书舍
张舜徵云:“王弼本作‘蜂蠆虺蛇不螫’。帛书甲本作‘蜂喇煨蛇弗螫’,‘’当为‘’之误,‘’与‘蠆’音近相通。帛书与王本合,不误也。‘喂’即‘虺’耳。”
0398

《老子》56_04_校笺_10_易顺鼎

<p>《老子》56_04_校笺_10_易顺鼎</p>-齐物书舍
易顺鼎云:“按:此六句皆已见前,疑为复出。‘挫其鋭··’四句,与《上篇》第四章同。乃《上篇》无注,而此皆有注,疑此注亦《上篇》第四章之注也。《文选·魏都赋、运命论》两注皆引《老子》...
0418

《老子》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

<p>《老子》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p>-齐物书舍
楼宇烈云:“道无為而无不為,冥冥中主宰一切,所以既可名為小,又可名為大。大者,‘取乎弥纶(充满)而不可极’;小者(微),‘取乎幽微而不可睹’(《老子指略》)。”
0408

《老子》13_10_校笺_09_张煦

<p>《老子》13_10_校笺_09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吕作‘則可以寄天下’、‘則可以託天下’。林、苏、葛作‘則可寄於天下’、‘乃可以託於天下’。赵作‘若可寄天下’、‘若可託天下’。”
0298

《老子》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

<p>《老子》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p>-齐物书舍
想尔本注云:“善恶同规,祸福同根。其先張者,后必翕。先强后必弱。···先得后必奪也。”
0618

《老子》36_08_校笺_13_水海

<p>《老子》36_08_校笺_13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古棣謂“利器”为政权,则是。但古棣说帛书无“之”字不合语法云云,则不妥。笔者认为此“之”是助词,相当於“的”,在句中是可以省去的(见《经传释词》卷九“之”字条的最后一种用法...
0368

《老子》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

<p>《老子》62_01_校笺_07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彭及《后汉书·冯衍传》注引有‘也’字。各本及《文选·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注引无‘也’字。”
0508

《老子》70_03_校笺_01_校勘

<p>《老子》70_03_校笺_01_校勘</p>-齐物书舍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言有君,事有宗”,《甲本释文》校注云:“各本作‘言有宗,事有君’,疑此处误。”帛书乙本作“夫言又宗,事又君”,“又”为“有”的音假(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乙...
0488

《老子》21_音韵_05_古棣

<p>《老子》21_音韵_05_古棣</p>-齐物书舍
古棣云:“‘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句不与下句押韵,而与上句‘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押韵,这即是所谓续韵例。黄侃说:孔广森《诗声...
0458

《老子》39_13_校笺_04_水海

<p>《老子》39_13_校笺_04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榖”为“穀”的俗写(参见《龙龛手镜》)。
0458

《老子》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

<p>《老子》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p>-齐物书舍
严可均云:“御注、王弼无三‘樂’字。”水海按:王弼有“樂”字,严氏失校。
0438

《老子》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

<p>《老子》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p>-齐物书舍
范应元云:“‘天地’字,古本如此;一作‘天下母’。宜从古本。‘為天地母’者,言其生天地也。”
0548

《老子》25_09_校笺_10_朱谦之

<p>《老子》25_09_校笺_10_朱谦之</p>-齐物书舍
朱谦之云:“傅本作‘而王處其一尊’,‘尊’字殆‘焉’字形似而误。《广弘明集·法珠对傅奕废佛僧事》引下句作‘而道居其一’。又‘處’字,馆本、傅本均作‘處’,范本作‘居’,作‘處’是也...
0288

《老子》03_02_校笺_04_水海

<p>《老子》03_02_校笺_04_水海</p>-齐物书舍
水海按:“不貴貨,使民不盗”,虽可与上两句对称,但老子為文,未必尽求骈偶。“難得之貨”四字连用,六十四章、十二章皆有成例。又二十七章王弼注:“不贵難得之貨则民不為盗”,即引此章经文...
0378

《老子》29_02_校笺_07_张煦

<p>《老子》29_02_校笺_07_张煦</p>-齐物书舍
张煦云:“吕等无‘夫’字。”
0398

《老子》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

<p>《老子》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p>-齐物书舍
马叙伦云:“臧疏及《后汉书·黄宪传》注引‘兮’作‘乎’。”
0308